[发明专利]一种固相负载高粘微生物材料的再生复活及载体循环利用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48766.8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7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钱春香;詹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2 | 分类号: | C12M1/02;C12M1/00;C12N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陈国强 |
地址: | 21110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微生物 材料 再生 复活 载体 循环 利用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固相负载高粘微生物材料的再生复活及载体循环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粉料供给系统(1)、逆向解溶沉降系统(2)、二次解溶溢流系统(3)和自然沉降溢流系统(4),其中,
所述粉料供给系统(1)包括粉料箱(101),粉料箱(101)内设置有螺旋杆(102),螺旋杆(102)连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电机(105),粉料箱(101)的出口处设置有电机(103)并连接有输送管(104),输送管(104)连接逆向解溶沉降系统(2);
所述逆向解溶沉降系统(2)的一侧顶部设置有粉料加料口(201),底部设置有进水口(202),另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溢流口(203),逆向解溶沉降系统(2)内设置有两个搅拌器,两个搅拌器逆向旋转搅拌;
所述二次解溶溢流系统(3)的一侧底部设置有二次解溶溢流系统进口(301),另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溢流口(302),二次解溶溢流系统(3)内设置有第三搅拌器(303);
所述自然沉降溢流系统(4)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自然沉降溢流系统进口(401),另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溢流口(4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相负载高粘微生物材料的再生复活及载体循环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向解溶沉降系统(2)、二次解溶溢流系统(3)和自然沉降溢流系统(4)的底部均设置有两端有截止阀的沉降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相负载高粘微生物材料的再生复活及载体循环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向解溶沉降系统(2)、二次解溶溢流系统(3)和自然沉降溢流系统(4)均设有夹套,并在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夹套进口和夹套出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相负载高粘微生物材料的再生复活及载体循环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向解溶沉降系统(2)的粉料加料口(201)靠近第一溢流口(203)一侧设有隔离板(20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相负载高粘微生物材料的再生复活及载体循环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202)、二次解溶溢流系统进口(301)、自然沉降溢流系统进口(401)的连接管路上均设置有离心泵和转子流量计。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系统的固相负载高粘微生物材料的再生复活及载体循环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微生物材料加入粉料供给系统的粉料箱,通过螺旋杆、电机、输送管输送至逆向解溶沉降系统的粉料加料口;水由进水口进入逆向解溶沉降系统;粉料和水进入逆向解溶沉降系统后,在两个搅拌器作用下逆向搅拌混匀解溶,微生物菌株溶于水后制备微生物菌液粗品,固相载体沉降至逆向解溶沉降系统底部;
(2)逆向解溶沉降系统制备的微生物菌液粗品通过第一溢流口输送至二次解溶溢流系统的进口;微生物菌液粗品在第三搅拌器作用下再次混匀解溶,解溶的固相载体沉降至二次解溶溢流系底部;
(3)二次解溶溢流系统进一步处理的微生物菌液通过第二溢流口输送至自然沉降溢流系统的进口;微生物菌液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残留的固相载体沉降至自然沉降溢流系统底部,制备的微生物菌液直接进入喷洒设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相负载高粘微生物材料的再生复活及载体循环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逆向解溶沉降系统、二次解溶溢流系统和自然沉降溢流系统中的固相载体沉降在底部,进入各自底部的沉降室,待沉降室中固相载体积累到一定量时,收集固相载体,收集的固相载体可循环利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相负载高粘微生物材料的再生复活及载体循环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介质在加热设备中加热后经由设置于逆向解溶沉降系统上的第一夹套进口进入,经由第一夹套出口流出的加热介质经由第二夹套进口进入二次解溶溢流系统的夹套;第二夹套出口流出的加热介质经由第三夹套进口进入自然沉降溢流系统的夹套,加热介质经由第三夹套出口回到加热设备中,加热后再由第一夹套进口进入逆向解溶沉降系统,实现加热介质的循环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876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厌氧处理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微藻固定化培养的采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