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电缆线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49544.8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6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妍 |
主分类号: | H01B7/29 | 分类号: | H01B7/29;H01B7/18;H01B7/295;H01B7/17;H01B13/00;C08L63/00;C08L63/02;C08K7/06;C08K5/1515;C08K5/5435;C08K5/13;C08K5/134;C08K5/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电缆线 制作方法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02月05日”、申请号为“2013100442638”、名称为“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缆线的制作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芯,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电缆线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电缆芯作为传统钢芯的替代产品,由于长期在野外高温,日照,气候变化等恶劣条件下工作,要求其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耐高温、抗紫外线以及抗老化性等,对电缆芯的综合性能要求很高。
传统的电缆芯结构为内部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的承重芯,外部为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物制成的保护层,两者共用同一种树脂体系。在同一种树脂体系下,耐高温、抗张强度、抗弯强度、模量、抗压强度、抗紫外线以及抗老化性等性能之间互相影响,通过改性增加某一方面的性能往往以牺牲另一方面性能为代价。
双环戊二烯(DCPD)是环戊二烯的二聚体,主要来自于乙烯裂解的副产C5馏分和
煤炭焦化副产轻苯馏分,由于化学活性高,是石油树脂和多种精细化学品的原料,将其引入环氧树脂,可使环氧树脂性能得到改善,如其粘度、力学性能以及良好阻燃性和韧性均优于通用型环氧树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复合材料电缆线的制作方法,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电缆芯存在耐高温性能、抗张强度、力学性能、阻燃性、抗压强度、抗紫外线以及抗老化性等性能方面比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种电缆芯,包括承重芯(12)和保护层(13),所述保护层(13)通过缠绕工艺包覆在所述承重芯(12)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芯(12)为耐热高力学性能环氧树脂与碳纤维的复合物,所述保护层(13)为耐高温耐候性能环氧树脂与玻璃纤维的复合物;所述承重芯
(12)的耐热高力学性能环氧树脂由下述成分制成:100质量份的混合环氧树脂;20-75质量份的固化剂;10-30质量份的稀释剂;0.5-5.0质量份的促进剂;0.5-5.0质量份的填料;所述混合环氧树脂包括环氧树脂a和环氧树脂b;环氧树脂a为双环戊二烯(DCPD)型环氧树脂,所述环氧树脂b为缩水甘油胺类环氧树脂和双酚A型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的组合物;环氧树脂a和环氧树脂b的质量比为:50-80:20-50;所述双环戊二烯型环氧树脂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
式中n为0至10的整数;所述环氧树脂b中的缩水甘油胺类环氧树脂与双酚A型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9-9:1。
所述保护层(13)中耐高温耐候性能环氧树脂由下述成分制成:包括组分A和组分B,其中组分A包括下述成分:100质量份环氧树脂、5-20质量份稀释剂、0.5-5.0质量份硅烷偶联剂、0.5-5.0质量份无机填料;组分B包括下述成分:25-45质量份胺类固化剂、0.5-5.0质量份促进剂;所述环氧树脂为环氧树脂c和环氧树脂d的组合,环氧树脂c和环氧树脂d的质量比为:50-80:20-50;所述环氧树脂c为包含一个或多个海因环(五元二氮杂环)的缩水甘油胺型、缩水甘油醚型或缩水甘油酯型海因环氧树脂,海因环(五元二氮杂环)结构式如下所示,海因环(五元二氮杂环)结构式中取代基R1和R2为H、CH3、C2H5、芳基或芳烷基:
;
所述环氧树脂d为下述几种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4,5-环氧环乙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双酚F型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或双酚A型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其中,双酚F型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或双酚A型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优选粘度范围:500-4000mPa·s(25℃)。
进一步,所述保护层(13)中环氧树脂c为含有一个海因环的二缩水甘油胺型海因环氧树脂,化学结构式如下:
;
其中的取代基R1和R2存在以下组合选择方式:1)R1为H,R2为H的化合物;2)R1为CH3,R2为H的化合物;3)R1为CH3,R2为CH3的化合物;4)R1为C2H5,R2为H的化合物;5)R1为C2H5,R2为CH3的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妍,未经胡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95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无卤低烟阻燃耐火动控复合电缆
- 下一篇:一种抗挤压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