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坠飞机及防坠操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49665.2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9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韦国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国鑫 |
主分类号: | B64D19/02 | 分类号: | B64D19/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9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操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防坠飞机及防坠操控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飞机的发明让人类实现了千百年来人们“飞”的梦想。然而飞机对人类的影响也是一把双刃剑,飞机失事造成空难事故时有发生。其中2009年6月的法航447航班在机身完整的情况下高速坠入大西洋,机上228人全部遇难;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乘坐的图-154专机在从华沙飞往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市途中,在斯摩棱斯克“北方”军用机场附近降落时失事,共有96人在飞机失事中遇难;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MH370航班在从吉隆坡飞往北京途中失联,造成机上200多人失踪。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了如此惨烈的空难事故,都让人感到无比震惊和恐惧。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死于空难的约1000人,仅2014年上半年全球就发生了4起民航空难事故,造成了七百多人的死亡及失踪。
当每一次重大空难事故发生,人们纷纷质疑,为何不给客机装上降落伞呢?
这种质疑最后还因高空环境,跳伞需要技术等原因,以不可能,不现实被否定。
然而人类在避免飞机发生事故及飞机事故发生时,如何保住人的生命安全,进行了各种的探索。
其中为民航客机整机配备大型降落伞。这种做法用在小型飞机上已获得成功,但用在大型客机上还未实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飞机太大、太重。为了让大型商业客机,例如可以搭载大约500名乘客的波音747安全着陆,需要使用21个降落伞,每个降落伞的尺寸相当于一个足球场。这种做法显然不可行。为了减少降落伞伞盖数量,一种方式是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抛弃飞机的所有重型组件,例如机翼和发动机,降落伞只负责拯救客舱。以减少降落伞所需承受的重量。然而这种系统非常复杂而笨重,需要采用多个安全装置以防止降落伞无法展开的情况。但在客机发生紧急情况时,还是无法排除降落伞不能顺利展开的情况发生。
此外,降落伞的展开要有一定的空间高度和一定的时间,而飞机失事大多都在起飞时和降落时,这时飞机的高度都很低,一旦事故发生,没等降落伞打开,飞机早就坠地了。因此采用降落伞的办法理论上可行,但不切实际。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防坠飞机及防坠操控方法,能够保证飞机在发生严重事故时能安全着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防坠飞机,包括通过活动锁扣相连接的机身和机座,所述机身包括驾驶舱、客舱和尾翼,所述机座包括货仓、燃油箱、起落装置、动力装置和机翼,所述尾翼也通过活动锁扣连接在机身尾端,所述客舱顶部设置有带机身飞升的螺旋桨防坠系统,所述客舱底部设置有防坠反冲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驾驶舱的控制系统,当飞机在空中发生事故时,该控制系统解开活动锁扣抛掉机座和尾翼,并控制螺旋桨防坠系统和防坠反冲装置运转使机身安全降落。
进一步的,所述客舱顶部设置有可自动弹开的顶盖,该顶盖将螺旋桨防坠系统覆盖。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桨防坠系统包括长条形基座,所述基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所述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分别位于基座中线的两侧,所述基座的中部设置有通过液压驱使转动的转轴,该转轴上设置有呈Z形的支撑杆,该支撑杆两端均为伸缩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三螺旋桨和第四螺旋桨,所述支撑杆未启动时与基座中线相平行,以使第一、第三螺旋桨并排布置,第二、第四螺旋桨并排布置;所述四个螺旋桨均包括升降液压缸、设置在液压缸上的同轴电机和通过电机驱使转动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侧壁上部设置有一个固定螺旋桨叶和铰接有至少一个活动螺旋桨叶,所述固定螺旋桨叶未启动时朝向基座中心平行布置,活动螺旋桨叶与固定螺旋桨叶重叠放置,所述传动轴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活动螺旋桨叶数量相等的卡槽,该卡槽末端设置有弹簧插销,所述活动螺旋桨叶上设置有固定孔,以使传动轴带动活动螺旋桨叶沿卡槽转动至卡槽末端时,弹簧插销插入固定孔将活动螺旋桨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反冲装置为若干个反推火箭或气垫装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机身内的液压系统和独立蓄电池,所述机身尾部还设置有水上推进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国鑫,未经韦国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96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唇舌习惯矫正器
- 下一篇:多功能内科消毒检查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