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循环式铁碳微电解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50165.0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6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韩严和;李菡;武梦雨;陈家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467 | 分类号: | C02F1/4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李闯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式铁碳微 电解 反应器 | ||
1.一种内循环式铁碳微电解反应器,用于通过铁碳填料(a)对污水进行净化,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进水管(2)、布水器(3)、进气管(4)和内循环管(5);
进水管(2)由筒体(1)的侧壁伸入到筒体(1)的内部,并且与设于筒体(1)内部的布水器(3)连通,而布水器(3)的出水管分布在筒体(1)的下部;筒体(1)顶部的侧壁上设有筒体出水口(6);
进气管(4)设于筒体(1)的底部,并且进气管(4)的出气口伸入到筒体(1)的内部;至少一根内循环管(5)竖直设于筒体(1)的内部,并且每根内循环管(5)均由筒体(1)的上部延伸到筒体(1)的下部,而每根内循环管(5)的底部开口均位于进气管(4)的出气口的正上方;筒体(1)的顶部设有筒体出气口(11);
铁碳填料(a)装填于筒体(1)的内部,并且铁碳填料(a)的堆积床的最高位置低于内循环管(5)的顶部开口;
污水经由进水管(2)流动到布水器(3)内,并通过布水器(3)的出水管分散到筒体(1)下部的铁碳填料(a)中;在后续污水的推动下,污水穿过铁碳填料(a)的间隙向上运动,并且在与铁碳填料(a)接触过程中不断净化,形成净化后出水,再由筒体出水口(6)排出;
气体经由进气管(4)进入到筒体(1)底部的铁碳填料(a)中,形成向上运动的曝气气泡;曝气气泡带动铁碳填料(a)由内循环管(5)的底部开口进入到内循环管(5)内,并通过内循环管(5)的顶部开口排出到净化后出水中;曝气气泡穿过净化后出水,并由筒体出气口(11)排出;而由内循环管(5)的顶部开口排出的铁碳填料(a)进入到净化后出水中后,不断沉降,直至回落到铁碳填料(a)的堆积床,从而形成了铁碳填料(a)的曝气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式铁碳微电解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筒体(1)的顶端设有稳流盖(7);筒体出气口(11)竖直设于稳流盖(7)的中部;稳流盖(7)的底部竖直设有环形隔板(71);该环形隔板(71)将内循环管(5)的顶部开口与筒体出水口(6)隔开,并且该环形隔板(71)的底端低于内循环管(5)的顶部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循环式铁碳微电解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筒体出水口(6)位于筒体(1)内的部分向上延伸,从而形成一个环形的出水堰(61);该出水堰(61)的顶部高于内循环管(5)的顶部开口;净化后出水溢流到出水堰(61)内,再由筒体出水口(6)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循环式铁碳微电解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内循环管(5)的顶部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对铁碳填料(a)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搓洗器(5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循环式铁碳微电解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布水器(3)的每根出水管的底部均设有多个出水孔(3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循环式铁碳微电解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筒体(1)的底端设有用于将筒体(1)内的铁碳填料(a)排出的放空法兰(8)。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循环式铁碳微电解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当内循环管(5)为多根时,多根内循环管(5)均布在筒体(1)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循环式铁碳微电解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布水器(3)的出水管在筒体(1)的下部呈十字型对称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循环式铁碳微电解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布水器(3)和内循环管(5)为一体式结构;内循环管(5)由上至下竖直穿过布水器(3),并且布水器(3)的顶部与内循环管(5)的交接位置以及布水器(3)的底部与内循环管(5)的交接位置均采用密封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016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