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回填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50769.5 | 申请日: | 201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6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井强山;骆向阳;方林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阳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22/16 | 分类号: | C04B22/16;C04B14/14;C04B14/18 |
代理公司: | 河南大象律师事务所41129 | 代理人: | 尹周 |
地址: | 464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回填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回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岩浆土、凝灰岩、膨胀珍珠岩收尘粉为主要原料经焙烧而成的低密度蜂窝状轻集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以燃煤为动力的能源开采的迅猛发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煤矿遍及各地。而当煤矿对煤的开采结束后,对于废弃的煤矿将如何处理,便产生了煤矿开采中的充填技术。煤矿开采中的充填技术发展,煤矿开采需求的发展是煤矿开采中充填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虽然煤矿开采中的充填技术已经具有了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但是最早期的煤矿开采充填工作目的主要是为了对地下开采废料进行处理,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由于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需求以及生态需求并不明显,所以煤矿开采充填技术也就止步不前。直至20 世纪,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充填技术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成就。虽然我国填材料与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发展相对滞后,但是随着国内煤矿开采行业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这种差距也在逐渐减少。总结煤矿开采充填技术的发展,可以将煤矿开采充填技术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废弃物处理为目的的充填技术;(2)水砂充填工艺这种充填工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地表沉降和矿坑火灾等问题。(3)以尾砂胶结充填技术;(4)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采用全尾砂胶结充填工艺。
上述的传统煤矿充填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煤矿开采充填的需求,但是存在生产能耗高、密度大和抗压强度偏低等问题。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在煤矿开采充填中的存在的生产能耗高、密度大和抗压强度偏低的回填料,已经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天然非金属矿物岩浆土、凝灰岩和膨胀珍珠岩收尘粉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用于煤矿填充领域的低密度煤矿回填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孔隙率高和容重轻等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煤矿回填料,由下列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制备而成:岩浆土30~60 %,凝灰岩20~50 %,膨胀珍珠岩收尘粉20~40 %,辅料1~10 %,上述原料总和为百分之一百;
所述的辅料为磷酸二氢铝、氢氧化铝、煤粉、六偏磷酸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物;
所述的煤矿回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岩浆土和凝灰岩按比例进行破碎,并按一定比例与膨胀珍珠岩收尘粉一同磨至粒度不大于200目;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粉磨好的物料与辅料按比例预湿、混合;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混合均匀后的集料送入造粒机中造粒,粒径控制在3~12 mm;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制得的集料进行烘干并筛分,不合格粒径的集料回至第一步;
第五步:将第四步中得到的球料或者粒料置于回转窑进行干燥焙烧,焙烧后的物料空气气氛自然冷却、储存。
所述的第四步中的干燥温度为150 ℃~300 ℃,干燥时间为20~60分钟;
所述的第五步中的焙烧温度为300~1000 ℃,焙烧时间为20~40分钟。
积极有益效果:本发明以具有10-15倍膨胀倍数的膨胀珍珠岩收尘粉占据空间结构,利用岩浆土的低熔点作为助熔剂,降低了凝灰岩的烧成温度。在此烧制条件下形成结构良好的微孔集料,烧制过程中形成的微孔形成独立的闭孔结构,从而减少了吸水率;合理粒径级配的85%圆度以上的颗粒流动性非常好,可密集充填地下空隙;140~160 kg/m3容重、18~25 MPa筒压强度提供填充料优异的耐压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煤矿回填料,由下列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制备而成:岩浆土30~60 %,凝灰岩20~50 %,膨胀珍珠岩收尘粉20~40 %,辅料1~10 %,上述原料总和为百分之一百;
所述的辅料为磷酸二氢铝、氢氧化铝、煤粉、六偏磷酸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物;
如图1所示,所述的煤矿回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岩浆土和凝灰岩按比例进行破碎,并按一定比例与膨胀珍珠岩收尘粉一同磨至粒度不大于200目;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粉磨好的物料与辅料按比例预湿、混合;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混合均匀后的集料送入造粒机中造粒,粒径控制在3~12 mm;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制得的集料进行烘干并筛分,不合格粒径的集料回至第一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阳师范学院,未经信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07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脂肪族羟基磺酸盐减水剂的节能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用的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