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读标识的通信管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50776.5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4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范启庭;张建新;郑坼;赵子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大陆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K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读 标识 通信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可读标识的通信管理方法及系统,包括:接收图像获取设备发送的可读标识,所述可读标识中包含明文信息及二维码标识;所述二维码标志包括平台校验地址、加密识别串及明文识别码,所述加密识别串加密所述平台校验地址,明文信息设于二维码标识的周围;二维码平台检测二维码标识的合法性,针对检测为合法的二维码标识,监听图像获取设备的请求消息,依据所述监听结果发起联网控制;根据所述的联网控制及二维码标志进行网络设备连接管理。该发明能够实现普通图像获取设备、专用图像获取设备均可识别可读标识并可连接后台网络设备,实现质量追溯、信息查询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可读标识的通信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各行各业现有的一维码无法实现有效的防伪能力,迫切需要通过特殊的加密技术结合二维码方式,形成对产品特殊信息的防伪标识、质量追溯等功能。
已有的加密二维码无法被普通的二维码扫码软件识别,无法通过扫码软件跳转到二维码生成平台,实现质量追溯查询以及防伪识别,浪费了大量的互联网用户流量,丢失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机会,不符合物联网发展的需要。
行业PDA无法在没有联网或者网络速度较慢的情况下高效的识别二维码,若每一次扫码均需要联网认证,查询基本信息,会导致企业利用该二维码进行质量追溯的同时,由于在各个工业环节增加了扫描二维码的步骤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普通图像获取设备、专用图像获取设备均可识别可读标识并可连接后台网络设备,实现质量追溯、信息查询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基于可读标识的通信管理方法,包括:接收图像获取设备发送的可读标识,所述可读标识中包含明文信息及二维码标识;所述二维码标识包括平台校验地址、加密识别串及明文识别码,所述加密识别串加密所述平台校验地址,明文信息设于二维码标识的周围;二维码平台检测二维码标识的合法性,针对检测为合法的二维码标识,监听图像获取设备的请求消息,依据所述监听结果发起联网控制;若未监听到请求消息,则发送的所述联网控制请求为通过二维码平台连接网络设备,普通图像获取设备依据所述二维码标识直接连接到后台的网络设备,进行溯源、查询以及控制;若监听到的请求消息为申请联网、溯源、查询、控制网络设备,则二维码平台主动发起联网控制,实现普通图像获取设备的溯源、查询以及控制;若监听到的请求消息为申请返回合法性检测结果,则二维码平台依据该请求返回允许联网信号至专用的图像获取设备,专用图像获取设备进行溯源、查询、访问、控制;根据所述的联网控制及二维码标识进行网络设备连接管理。
其中,所述二维码平台创建可读标识数据库,二维码平台依据所述数据库验证所接收的二维码标识与数据库文件的可识读标识的一致性。
其中,所述图像获取设备按顺序依次发送可读标识或批量发送可读标识。
其中,所述图像获取设备识别所述的明文识别码及明文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可读标识的通信管理系统,包括: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图像获取设备发送的可读标识,所述可读标识中包含明文信息及二维码标识;所述二维码标识包括平台校验地址、加密识别串及明文识别码,所述加密识别串加密所述平台校验地址,明文信息设于二维码标识的周围;检测模块,二维码平台检测二维码标识的合法性,针对检测为合法的二维码标识,监听图像获取设备的请求消息,依据所述监听结果发起联网控制;若未监听到请求消息,则发送的所述联网控制请求为通过二维码平台连接网络设备,普通图像获取设备依据所述二维码标识直接连接到后台的网络设备,进行溯源、查询以及控制;若监听到的请求消息为申请联网、溯源、查询、控制网络设备,则二维码平台主动发起联网控制,实现普通图像获取设备的溯源、查询以及控制;若监听到的请求消息为申请返回合法性检测结果,则二维码平台依据该请求返回允许联网信号至专用的图像获取设备,专用图像获取设备进行溯源、查询、访问、控制;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的联网控制及二维码标识进行网络设备连接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大陆软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大陆软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07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伪方法、验证平台及系统
- 下一篇:供给信息实时反映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