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高压纤维复合材料骨架架空导线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50865.X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9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朱波;乔琨;虞军伟;关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山东工大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5/1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曹丽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纤维 复合材料 骨架 架空 导线 | ||
1.一种特高压纤维复合材料骨架架空导线,其特征是,包括起承载作用的中空芯线和包覆在芯线外侧的至少一层起导电作用的金属导线组成,所述中空芯线分为内外两层,所述内层为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成,所述外层由双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成;
纤维复合材料骨架内径9.5cm,外径为10.5cm;纤维复合材料骨架内层采用拉挤工艺制备,增强纤维为单向T700碳纤维,基体树脂为环氧树脂,纤维含量为60%,内层外径为10.1cm;外层采用在内层外表面编织工艺制备,作为外层增强纤维,玻璃纤维双向增强——轴向和径向,基体树脂为环氧树脂,纤维的体积含量为60%;最外层导体采用软铝导线,导线为两层,两层的截面皆为T型,内层16根,外层25根。
2.一种特高压纤维复合材料骨架架空导线,其特征是,包括起承载作用的中空芯线和包覆在芯线外侧的至少一层起导电作用的金属导线组成,所述中空芯线分为内外两层,所述内层为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成,所述外层由双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成;
纤维复合材料骨架内径10cm,外径为11.6cm;纤维复合材料骨架内层采用拉挤工艺制备,增强纤维为单向T700碳纤维,基体树脂为酚醛树脂,纤维含量为62%,内层外径为11cm;外层采用缠绕玄武岩纤维布工艺制备,将玄武岩纤维编织成布,浸胶后缠绕在内层外,然后拉入模具固化成型,基体树脂为酚醛树脂,纤维的体积含量为62%;最外层导体采用软铝导线,导线为两层,两层的截面皆为T型,内层18根,外层27根。
3.一种特高压纤维复合材料骨架架空导线,其特征是,包括起承载作用的中空芯线和包覆在芯线外侧的至少一层起导电作用的金属导线组成,所述中空芯线分为内外两层,所述内层为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成,所述外层由双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成;
纤维复合材料骨架内径9.5cm,外径为10.5cm;纤维复合材料骨架内层采用拉挤工艺制备,增强纤维为单向T700碳纤维,纤维取向角θ为90°,基体树脂为环氧树脂,纤维含量为60%,内层外径为10.1cm;外层采用在内层外表面编织工艺制备,作为外层增强纤维,玻璃纤维双向增强——二者的纤维取向角分别为0°/90°,基体树脂为环氧树脂,纤维的体积含量为60%;最外层导体采用软铝导线,导线为两层,两层的截面皆为T型,内层16根,外层25根。
4.一种特高压纤维复合材料骨架架空导线,其特征是,包括起承载作用的中空芯线和包覆在芯线外侧的至少一层起导电作用的金属导线组成,所述中空芯线分为内外两层,所述内层为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成,所述外层由双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成;
纤维复合材料骨架内径10cm,外径为11.6cm;纤维复合材料骨架内层采用拉挤工艺制备,增强纤维为单向T700碳纤维,纤维取向角θ为0°,基体树脂为酚醛树脂,纤维含量为62%,内层外径为11cm;外层采用缠绕玄武岩纤维布工艺制备,将玄武岩纤维编织成布,二者的纤维取向角分别为0°/45°,浸胶后缠绕在内层外,然后拉入模具固化成型,基体树脂为酚醛树脂,纤维的体积含量为62%;最外层导体采用软铝导线,导线为两层,两层的截面皆为T型,内层18根,外层27根。
5.一种特高压纤维复合材料骨架架空导线,其特征是,包括起承载作用的中空芯线和包覆在芯线外侧的至少一层起导电作用的金属导线组成,所述中空芯线分为内外两层,所述内层为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成,所述外层由双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成;
纤维复合材料骨架内径9.5cm,外径为10.5cm;纤维复合材料骨架内层采用拉挤工艺制备,增强纤维为单向T700碳纤维,纤维取向角θ为45°,基体树脂为环氧树脂,纤维含量为60%,内层外径为10.1cm;外层采用在内层外表面编织工艺制备,作为外层增强纤维,玻璃纤维双向增强——二者的纤维取向角分别为45°/90°,基体树脂为环氧树脂,纤维的体积含量为60%;最外层导体采用软铝导线,导线为两层,两层的截面皆为T型,内层16根,外层25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山东工大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学;山东工大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086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