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凸焊螺母的清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51813.4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1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汪小霞;苏伟;万然;赵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9/00 | 分类号: | B23D79/00;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张春雨,逢京喜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凸焊螺母的清孔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加工过程中,数量众多的零部件之间需要进行固定,螺栓与螺母配合以实现固定的方式则是汽车中比较常见的。为了保证汽车的外观质量和舒适度,常常采用凸焊螺母,该凸焊螺母被预先焊接于零部件上,然后在装配时将螺栓拧入该凸焊螺母中,即可实现对应零部件之间的固定。
然而,将凸焊螺母焊接于零部件上后,凸焊螺母的螺纹孔中通常会残留焊渣,为了防止这部分焊渣对凸焊螺母与螺栓之间的连接产生不利影响,需要清除凸焊螺母的螺纹孔中的焊渣。传统技术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清孔螺纹刀实现焊渣的清除,具体地,该清孔螺纹刀的一端为握持端,另一端则为螺纹端,该螺纹端能够与凸焊螺母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据此,即可手持清孔螺纹刀,并拧动清孔螺纹刀,使得清孔螺纹刀的螺纹端不但伸入凸焊螺母的螺纹孔内,继而将该螺纹孔内的焊渣清除。
上述清孔螺纹刀需要操作人员手持并转动,采用纯人工方式,将出现清孔操作费时费力,不仅使得清孔操作效率较低,还会造成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而且,徒手转动清孔螺纹刀时,容易出现打滑现象,致使清孔操作较为不便,也会进一步降低清孔操作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凸焊螺母的清孔装置,以提高清孔操作的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便于清除凸焊螺母中的焊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凸焊螺母的清孔装置,包括清孔螺纹刀,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支撑部、转盘和手柄,所述支撑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清孔螺纹刀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转盘与所述清孔螺纹刀同轴固定,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转盘的转轴中心偏心设置。
优选的,上述清孔装置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转盘同轴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清孔螺纹刀固定连接,且所述转动杆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部上。
优选的,上述清孔装置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具有至少两个弹性夹持片,各所述弹性夹持片围成螺纹刀固定空间,所述弹性夹持片上具有螺纹固定孔,所述弹性夹持片与所述清孔螺纹刀通过配合于所述螺纹固定孔中的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的,上述清孔装置中,所述弹性夹持片的数量为偶数,各所述弹性夹持片关于所述转动杆的转轴两两相对。
优选的,上述清孔装置中,所述螺钉与所述清孔螺纹刀的外表面相抵接。
优选的,上述清孔装置中,所述转动杆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支撑部上。
优选的,上述清孔装置中,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转盘螺纹连接,且所述转动杆上与所述转盘连接的一端与锁紧螺母螺纹连接。
优选的,上述清孔装置中,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两者均安装于所述底板上,且两者沿着清孔螺纹刀的清孔方向间隔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清孔装置包括清孔螺纹刀和支撑架,该支撑架包括底板、支撑部、转盘和手柄,使用该清孔装置时,通过手柄驱动转盘转动,以此带动清孔螺纹刀转动,使得清孔螺纹刀不断拧入凸焊螺母中,继而清除凸焊螺母中的焊渣。该清孔装置通过偏心设置的手柄最终带动清孔螺纹刀转动,仅需较小的作用力带动转盘转动,即可可靠地实现清孔螺纹刀的转动。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本发明提供的清孔装置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力,并提高凸焊螺母的清孔效率;同时,操作人员驱动转盘时不容易出现打滑现象,也就保证了动力传递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凸焊螺母的清孔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技术中的清孔螺纹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清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18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烯肟菌胺的油悬浮剂
- 下一篇:用于识别通用串行总线主机的方法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