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随太阳光入射角自动旋转的光伏组件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52621.5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9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吴亚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S20/32 | 分类号: | H02S20/32;H02S4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光 入射角 自动 旋转 组件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是一种随太阳光入射角自动旋转的光伏组件支架。本系统将包括辐照度对电池片电流的影响、电磁感应等技术原理,应用于光伏电站组件安装支架上,使支架随太阳光入射角的变化进行东西方向和上下方向两个维度的旋转,让组件始终处于最佳倾角的位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大力发展,太阳能电站在我国多个地区建设起来,光伏发电成为了新能源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发电不仅可以节约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而且能够大大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或有害气体的排放。目前国内大部分光伏电站组件的安装采用太阳光入射角固定的支架。这种支架结构简单,光伏组件只能在某一时刻达到最佳倾角,不能充分利用辐照量。据统计,组件偏离最佳入射角3度,则每年损失接近2%的发电量,故一个大型光伏发电站所有组件偏离最佳入射角时损失的发电量是巨大的。因此,使光伏组件持续保持最佳入射角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目前,常见的转动支架是根据设定的应用程序驱动电动机调节转轴旋转,以保持组件的最佳入射角。这种设计的缺点在于不同经纬度,不同时节需要调整程序,否则达不到组件接受最大辐照量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阶段光伏电站转动支架的需求以及目前转动支架的缺点,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随太阳光入射角自动旋转的光伏组件支架。它由太阳光入射角采集部分、电信号驱动部分和电磁感应转动部分组成,可实现根据不同太阳光入射角而自动旋转调整,使组件始终处于最佳入射角的功能。
本系统,可以实现支架自动跟随不同经纬度、不同时节太阳光入射角进行两个维度旋转,让组件接收到最大辐照量,产生最多的电能。
该系统硬件部分包含以下部分:
由许多小电池片组成的太阳光入射角采集部分、电信号驱动部分和带有恢复弹簧的电磁感应转动部分。其中电信号驱动部分和电磁感应转动部分又各有两个相同部分,这两套组成部分分别实现支架的东西旋转和上下旋转。
太阳光入射角采集部分是采用与组件相同材质的许多小电池片覆盖的半球形物体。太阳光照射到不同的小电池片上,各小电池片与太阳光入射角不同,则所接受的辐照度不同,因此,各小电池片会产生不同的电流,电流信号转化成电压信号。这些电压信号与太阳光辐照度是一一对应的,因此,这些电压信号就可以准确地反映太阳光入射角。
电信号驱动部分是将太阳光采集部分采集的太阳光入射角相对应的电压信号输入到全控型晶闸管门极中,因全控型晶闸管门极加载微小电压即可触发全控型晶闸管导通,达到太阳光在各小电池片间微弱的电压差也可驱动支架旋转的条件。全控型晶闸管导通后直流电流经全控型晶闸管导通。这样,太阳光采集部分产生的微弱电压差转换为支架转动所需要的电流。
电磁感应转动部分是将电信号驱动部分产生的电流流经带弹簧的线圈,因该线圈处于永磁铁产生的磁场中,根据左手定则,处于磁场中的线圈通电流后会产生安培力,这个力会使线圈转动,这样线圈带动支架转动,让组件旋转到太阳光最佳入射角方位。线圈端部的恢复弹簧保证没有辐照度时组件恢复到原来面朝东南方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中:
太阳光入射角采集部分将太阳光经不同位置的小电池片转换成微弱的电信号;
两个电信号驱动部分分别将太阳光入射角采集部分的电信号转换为驱动东西方向、上下方向旋转的大电流;
东西方向和上下方向旋转的电磁感应转动部分受电信号驱动部分的电流产生的安培力作用进行旋转;
随太阳光入射角自动旋动的组件支架跟随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太阳光的入射角转动进行旋转,使组件始终保持最佳入射角的方位。没有太阳光的夜晚,支架会在恢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东偏南方向。本发明是实时跟随太阳光入射角旋转而旋转,不需要因不同地区、时节调整应用程序。
这种自动旋转的支架不需要手动调节或修改程序,精确可靠。而且电磁感应驱动支架旋转,稳定性强。硬件上太阳光入射角采集部分、线圈、全控型晶闸管等部分经济实用、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随太阳光入射角自动旋转的光伏组件支架示意图
图2太阳光入射角采集部分结构图
图3电信号驱动部分原理图
图4电磁感应转动部分原理图
图5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26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钢体加工设备的电磁吸盘开关电路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