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符合PG82‑22等级的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52804.7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6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起;裴晓光;甘为民;杨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炼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53/02;C08L23/06;C08K3/32;C08K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5 | 代理人: | 关畅,赵静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符合 pg 82 22 等级 改性沥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改性沥青,由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其中,所述组分A选自聚乙烯或多聚磷酸;所述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结构特征如下:线型结构、分子量为7-14万、苯乙烯和丁二烯的嵌段比为3:7;
当所述组分A为聚乙烯时,所述组分A的质量份数为1-3份;所述改性沥青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1)将50号沥青、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和聚乙烯混合进行剪切处理,得到混合料A;
2)将混合料A和稳定剂搅拌发育,得到改性沥青;
步骤1)中,所述50号沥青在混合之前,还包括将其加热至140-160℃致其熔化的步骤;
所述剪切处理的条件如下:温度为185-190℃,时间为2-4h,转速为2000rpm-4000rpm;
步骤2)中,所述搅拌发育的条件如下:温度为170-180℃,时间为3-5h,转速为1000rpm-2000rpm;
所述聚乙烯为低密度聚乙烯;
当所述述组分A为多聚磷酸时,所述述组分A的质量份数为0.5-1份;所述改性沥青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a)将50号沥青和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混合进行剪切处理,得到混合料B;
b)将混合料B和稳定剂搅拌发育,得到混合料C;
c)将混合料C和多聚磷酸搅拌发育,得到改性沥青;
步骤a)中,所述50号沥青在混合之前,还包括将其加热至140-160℃致其熔化的步骤;
所述剪切处理的条件如下:温度为185-190℃,时间为2-4h,转速为2000rpm-4000rpm;
步骤b)中,所述搅拌发育的条件如下:温度为170-180℃,时间为3-5h,转速为1000rpm-2000rpm;
步骤c)中,所述搅拌发育的条件如下:温度为170-180℃,时间为1-3h,转速为1000rpm-2000rp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聚磷酸的分子量为300-400;
所述稳定剂选自含硫物质、聚烯烃类化合物、酸和无机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硫物质选自HMD稳定剂、二芳基二硫化物和硫磺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聚烯烃类化合物选自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和/或聚异丁烯;
所述酸选自磷酸和/或马来酸酐;
所述无机金属氧化物选自氧化锌。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1,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号沥青、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和聚乙烯混合进行剪切处理,得到混合料A;
2)将混合料A和稳定剂搅拌发育,得到改性沥青;
步骤1)中,所述50号沥青在混合之前,还包括将其加热至140-160℃致其熔化的步骤;
所述剪切处理的条件如下:温度为185-190℃,时间为2-4h,转速为2000rpm-4000rpm;
步骤2)中,所述搅拌发育的条件如下:温度为170-180℃,时间为3-5h,转速为1000rpm-2000rpm。
5.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2,包括如下步骤:
a)将50号沥青和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混合进行剪切处理,得到混合料B;
b)将混合料B和稳定剂搅拌发育,得到混合料C;
c)将混合料C和多聚磷酸搅拌发育,得到改性沥青;
步骤a)中,所述50号沥青在混合之前,还包括将其加热至140-160℃致其熔化的步骤;
所述剪切处理的条件如下:温度为185-190℃,时间为2-4h,转速为2000rpm-4000rpm;
步骤b)中,所述搅拌发育的条件如下:温度为170-180℃,时间为3-5h,转速为1000rpm-2000rpm;
步骤c)中,所述搅拌发育的条件如下:温度为170-180℃,时间为1-3h,转速为1000rpm-2000r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炼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炼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280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