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堵漏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53150.X | 申请日: | 201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8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宋元洪;杨蓉;和建勇;吕梦妮;高飞;王黎晴;陈光;杜梦昱;朱泽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44 | 分类号: | C09K8/44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刘美甜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堵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钻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堵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钻进过程中,井漏是一种常见的井下复杂情况,井漏可以发生在浅、中及深部各地层,也可以在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发生,而且在各类岩性的地层中都可能出现。有的井漏只是表现出泥浆池液面的缓慢下降,而有的井漏则是有进无出的恶性井漏。在钻井中井漏一旦发生,不仅要延误钻井作业的时间,延长整个钻井周期,以及损失大量钻井液,而且可能会损害油气层,干扰地质录井等工作,还可能会引起井塌、卡钻、井喷等一系列的复杂情况与事故,甚至最终导致井眼的报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堵住漏层,必须利用各种堵漏物质,堵漏技术有几十种,有桥接堵漏,裂缝性漏失、凝胶堵漏和一些传统的堵漏方法。但其均对裂缝性恶性漏失的堵漏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堵漏剂,其抗温性能、抗盐性能佳,同时可膨胀。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堵漏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实施。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堵漏剂,用如下物质反应后制得:
所述单体为丙烯酰胺和丙烯酸按质量比2~8:2~8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一种如上所述堵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配比称取各组分,备用;
2)用浓度为30~50wt.%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丙烯酸溶液,至中和度为50%~80%,加入水,搅拌,至溶液透明得到混合溶液A;其中,中和度优选80%;
3)将丙烯酰胺在搅拌条件下溶解在水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B;
4)将混合溶液A、B混合,加入无机增韧剂、酚类主高温稳定剂A和酚类辅助高温稳定剂B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C;
5)将无机填充材料混入水中,进行预水化混合,得到液体D;
6)将所述液体D与混合溶液C混合,搅拌均匀,加入交联剂和水溶性的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在40~60℃、搅拌条件下反应至其成为粘弹性胶状物;
7)将所述粘弹性胶状物干燥,粉碎,得到所述堵漏剂。
步骤2)、3)的顺序可互换。
优选,步骤7)中所述粘弹性胶状物的烘干条件为:剪碎、在60~70℃条件下干燥12~18h;所述粘弹性胶状物干燥后,粉碎,过40目筛,得到堵漏剂。
优选,所述水溶性的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和亚硫酸钠的混合物、或者过氧化氢-亚铁离子体系、或者过硫酸盐和亚硫酸钠的混合物。
优选,所述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优选,所述无机增韧剂为平均粒径0.02~0.1μm的碳酸钙粉末。
优选,所述酚类主高温稳定剂A为抗氧剂1010;酚类辅助高温稳定剂B为抗氧剂168或抗氧剂DLTDP。
优选,所述无机填充材料为钠基膨润土或钙基膨润土。
本发明提供的堵漏剂具有以下优点:
1)具有一定的膨胀性,体积不缩小,不出自由水。
2)具有很好的抗热性,在140-160℃条件下依然可以直接使用;热稳定好,强度好,保水能力强。
3)对环境无污染,操作安全,不会造成井下复杂事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选用的物质按照质量百分比计为:丙烯酰胺18%、丙烯酸12%、亚硫酸钠-过硫酸钾体系2%(其中亚硫酸钠、过硫酸钾各为1%)、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2%、无机增韧剂超细碳酸钙2%、抗氧剂10103.7%、抗氧剂1680.35%、钠基膨润土2%,余量水。其中,超细碳酸钙为平均粒径0.02~0.1μm的碳酸钙粉末。
本实施例提供的堵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配比称取各组分,备用;
2)用浓度为35wt.%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丙烯酸溶液,至中和度为80%,加入水,搅拌,至溶液透明得到混合溶液A;
3)将丙烯酰胺在搅拌条件下溶解在水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B;
4)将混合溶液A、B混合,加入超细碳酸钙、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C;
5)将钠基膨润土与水按照1:3进行预水化混合,得到液体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31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