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乐器指力练习盘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53283.7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0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林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一明 |
主分类号: | G09B15/06 | 分类号: | G09B1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德国柏林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乐器 练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乐器指力练习盘。
背景技术
在乐器演奏方面,演奏者指法和指力的练习都是依赖于乐器的,在乐器上练习弹奏指法的同时也伴随着练习指力的运用,在离开乐器后,则无法再进行练习,这是不利于演奏者的训练和提高的,但是,有许多演奏者希望,在没有乐器的情况下仍能够进行指力的练习,以保持或提升弹奏的手感和手指的灵敏度,目前,这些需求并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乐器指力练习盘,它能帮助乐器演奏者脱离乐器练习指力,可用于吉他、提琴、钢琴等各类乐器的指力的练习,且适于携带及随时练习,具有良好的便携性和易用性。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乐器指力练习盘,包括具有弹性的主体盘,主体盘的表面上设有从内向外依次排列的环形的第一堤部、第二堤部和第三堤部,第二堤部的中轴线、第三堤部的中轴线都与第一堤部的中轴线重合;第一堤部的外侧面与第二堤部的内侧面之间构成环形的中环槽,第二堤部的外侧面与第三堤部的内侧面之间构成环形的外环槽;中环槽和外环槽内分别设有多个与人的手指头相适配的指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堤部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堤部的外侧面上设有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构成与人左手的拇指头相适配的左拇指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堤部的内侧面上还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堤部的外侧面上还设有与第三凹槽相对应的第四凹槽,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之间构成与人右手的拇指头相适配的右拇指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堤部上设有两个关于中心对称的第一缺口,所述中环槽内与第一缺口相对的位置设有与人手的拇指头相适配的中拇指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堤部上设有两个关于中心对称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三堤部上设有两个关于中心对称的第三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第三缺口构成通往所述中轴线的直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盘上还设有圆堤部,圆堤部位于所述第一堤部之内,圆堤部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堤部的内侧面之间构成环形的内环槽,圆堤部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堤部的中轴线重合,圆堤部的中心设有定位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盘为塑料盘体或塑胶盘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盘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堤部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三堤部的外侧面与所述主体盘的侧面相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堤部、所述第二堤部和所述第三堤部的表面上还设有多个用于提示角度的角度标记。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及优点进行说明:
该发明的原理是:将演奏乐器时手指的运动能力作为练习重点,使演奏过程中所需要的手指及指力的运用能力在脱离乐器后仍能够进行练习,然后通过指力运用及手指运动能力的直接提高,改善和提高手指演奏乐器的能力,即提高手指对人脑音乐意图的执行能力,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上述的乐器指力练习盘中,指孔用于定位人的手指头放置的位置,手指头在指孔内可以前后左右地发力以练习指力;第一堤部、第二堤部和第三堤部用于限制手指头的移动,手指头在指孔内发力时受第一堤部、第二堤部或第三堤部的限制,不会前后移动,从而进行左右摆动式练习;中环槽和外环槽用于排布多个指孔,以适于手指头进行单指练习、多指练习、固定式练习、滑动式练习等多种练习,在指力的练习过程中亦提升手指的运动能力。本练习盘具有一定的弹性,既能保护手指头不受伤,又能提升指力练习的效果,它还适用于吉他、提琴、钢琴等各类乐器的指力的练习,例如:中环槽及其内的指孔适于吉他、提琴等琴弦类乐器指力的练习,外环槽及其内的指孔适于钢琴指力的练习。本练习盘还适于携带及随时练习,具有良好的便携性和易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乐器指力练习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主体盘,11、圆堤部,12、第一堤部,121、第二缺口,13、第二堤部,131、第二凹槽,132、第四凹槽,133、第一缺口,14、第三堤部,141、第一凹槽,142、第三凹槽,143、第三缺口,15、内环槽,16、中环槽,17、外环槽,20、指孔,21、左拇指位,22、右拇指位,23、中拇指位,24、角度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一明,未经林一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32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SQL语言解析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气吹型撒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