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钨铜电接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55266.7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7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田保红;张毅;殷婷;刘勇;宋克兴;李红霞;贾淑果;任凤章;李全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9/00 | 分类号: | C22C9/00;C22C27/04;C22C30/02;C22C32/00;C22C1/05;B22F3/1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钨铜电 接触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钨铜电接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接触材料在仪器仪表、电器开关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压输变电向大容量超高压发展,低压配电系统与控制系统对自动化水平、灵敏程度要求的提高以及电子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都对电接触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理想的电接触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电接触性能、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早期的电接触材料多采用纯钨、纯钼、纯铜及贵金属银,这些材料的导电性、强度及高温性能往往难以兼顾,不能全面满足航空、航天、微电子、电力、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对电接触材料的要求。钨铜电接触材料是由高熔点、高硬度的金属钨和高塑性、高导性的金属铜所组成的两相复合材料,其综合了钨和铜各自的特性,具有高的高温强度、高的导电导热性、好的抗电蚀性、较高的硬度、低的热膨胀系数等优点。
专利CN103943383A公开了耐烧蚀的电磁继电器触点及制造方法,其由80~95%的铜和余量的钨组成,将钨粉和铜粉混合熔炼而成。但已有研究表明,CuW合金组织中W颗粒在烧结过程中会发生聚集长大现象,形成孤立孔隙,且出现较大的富铜区;在开断电流时,电击穿主要发生在富铜区域和Cu/W相界面上,电弧的能量得不到有效的分散,造成触头的表面产生软化、喷溅、流动、裂纹等现象。
专利CN101515513B公开了一种制备TiC/CuW合金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按照质量比1:0.5%~1.5%的比例分别称取钨粉和TiC粉末,另按钨粉、TiC粉总质量的5%~8%称取诱导铜粉,钨粉、TiC粉、诱导铜粉经混料、模压制成钨压坯;将熔渗金属铜块与钨压坯叠置,依次通过对钨压坯骨架的烧结、对钨压坯骨架的熔渗,制备了添加TiC相的CuW材料,该材料对电弧具有一定的分散作用,有助于提高CuW触头材料的耐电弧烧蚀性。但该材料由于Cu、W两相界面薄弱,粘附强度不高,且存在局部气孔,导致材料的导电率和硬度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钨铜电接触材料,从而解决现有钨铜电接触材料中Cu、W两相界面薄弱,粘附强度不高的技术问题,赋予材料更高的导电率和硬度。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钨铜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钨铜电接触材料制备过程中气孔较多,致密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钨铜电接触材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钨(W)35.0~90.0%,碳化钛(TiC)1.0~5.0%,镍(Ni)0.05~1.0%,氯化铈(CeCl3)或氯化镧(LaCl3)0.05~1.0%,余量为铜。
本发明提供的钨铜电接触材料中,TiC可以对W-Cu基体起到弥散增强的作用,Ni作为润湿活化剂,可以提高Cu-W的润湿能力,CeCl3或LaCl3则在Ni的作用下,起到连接Cu-W两相的作用,从而增强Cu-W两相界面,提高Cu-W的粘附强度;通过Cu-W组成比例的改变,以及TiC、Ni、CeCl3或LaCl3,三种组分的协同作用,可以依据不用的应用环境调整钨铜电接触材料的导电率和硬度,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
在要求较高硬度或较高导电率的场合,上述的钨铜电接触材料,作为优选方案,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钨35.0~55.0%,碳化钛1.0~5.0%,镍0.75~1.0%,氯化铈或氯化镧0.75~1.0%,余量为铜。
上述的钨铜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配方量的钨粉,碳化钛粉,镍粉,氯化铈粉或氯化镧粉,铜粉,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2)将步骤1)所得混合料压制成型,得到毛坯;
3)将步骤2)所得毛坯在保护气氛下进行烧结,即得。
本发明提供的钨铜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粉末冶金液相烧结法,W粉末在液相烧结中形成W骨架;TiC粉末弥散到W-Cu基体中提高材料的抗熔焊性;Ni粉起到提高润湿性和流体流动性的作用,CeCl3或LaCl3可起到烧结熔剂的作用,在提高两相粘附强度的同时,可降低Cu-Ni合金熔体的粘度,从而起到降低烧结温度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52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翻板塑料扣件
- 下一篇:液压系统集成自动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