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铅酸蓄电池隔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56343.0 | 申请日: | 2015-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6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照峰;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宏久航空防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H01M2/14;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隔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隔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中的隔板放置在电池的正负极板之间,普遍采用吸附式玻璃棉毡型隔板。这种隔板的孔隙率高达90%以上,可以吸收电池内部化学反应所需的电解液,并且隔板中保持10%左右的孔率作为氧气复合的通道。当氧气从正极析出后可以经过隔板到负极进行复合,从而实现氧循环,使电池达到密封效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隔板的吸酸性能有限,当铅酸蓄电池垂直放置时,硫酸浓度沿着铅酸电池的高度而改变,隔板下层吸附的酸液较多,而隔板上层吸附的酸液较少。这种现象使得隔板下层饱和度过高,堵塞了氧气复合的通道,而隔板上层饱和度太低,导致电池内阻上升,从而使铅酸蓄电池的容量下降很快,缩短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申请号为201210070685.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隔板及其制备方法,该隔板的主要成分除了玻璃纤维外,还包含10%~20%熔点为100~200℃的聚烯烃树脂纤维。在干燥升温过程中使聚烯烃树脂熔化,冷却后连接周围的玻璃纤维,使得最终的隔板抗拉强度得到明显提高,可满足蓄电池机械自动化大生产的要求。但是,该发明并没能提高隔板的孔率和吸酸能力。
申请号为201210497245.0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蓄电池AGM隔板及其制备方法、蓄电池。该隔板包括高碱玻璃棉、中碱玻璃棉、双组份聚酯纤维、含有SiO2颗粒的胶,其重量百分比为81~87:2.8~4.6:1.8~3.7:8.3~11.4。该隔板比表面积大、孔率高、吸酸量高,但是制备工艺十分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隔板及其制备方法,该隔板的孔径小、孔率高、吸酸能力强,能够有效抑制电解液的垂直分层现象。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铅酸蓄电池隔板,以玻璃纤维为主成分,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海泡石粉末。
所述的海泡石粉末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0~40%。
所述的海泡石粉末的粒径为50~500目。
所述的海泡石粉末的孔径分布在1~10nm范围内。
所述的玻璃纤维的纤维长度为3~10mm,纤维直径为0.8~10μm。
所述的海泡石粉末均匀分布在玻璃纤维之间的间隙中。
一种铅酸蓄电池隔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占原料总重量60~80%的玻璃纤维、20~40%的海泡石粉末与水混合,调节溶液pH值;
(2)将原料打碎,使其充分混合并均匀分散在水中;
(3)经过抄取、烘干和裁切制成隔板。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是(1)采用海泡石粉末,使得隔板孔径分布在纳米级,提高了隔板的孔率和吸酸能力;(2)制备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容易实现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铅酸蓄电池隔板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图示10为玻璃纤维;
图2为本发明铅酸蓄电池隔板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图示10为玻璃纤维,20为海泡石粉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
实施例1
(1)将70%的玻璃纤维和30%的海泡石粉末(粒径为400目,平均孔径为5nm)混入水中,投入碎浆机中,破解至完全分散,制成浆液;其中玻璃纤维的纤维长度为3~10mm,纤维直径0.8~3.0μm的占70%、纤维直径3.0~6.0μm的占20%、纤维直径6.0~10.0μm的占10%。
(2)调节浆液的pH值为2.5,倒入储浆池中备用;
(3)将浆液输送到工作槽中,在成网帘依照传统造纸工艺成型,制得基纸;
(4)把基纸送入烘箱内烘干,在基本烘干后,将温度升高至120℃,维持25分钟,继续干燥,最后裁剪得到成品。
实施例2
(1)将80%的玻璃纤维和20%的海泡石粉末(粒径为400目,平均孔径为5nm)混入水中,投入碎浆机中,破解至完全分散,制成浆液;其中玻璃纤维的纤维长度为3~10mm,纤维直径0.8~3.0μm的占60%、纤维直径3.0~6.0μm的占30%、纤维直径6.0~10.0μm的占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宏久航空防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宏久航空防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63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电池绝缘结构
- 下一篇:一种雷击输电线路避雷线或杆塔的辨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