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石冷却过程余热回收用的集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56376.5 | 申请日: | 2015-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6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郭长庆;李俊梅;宋天一;周金亮;邢强杰;张晓戈;李占明;耿亚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隆华传热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5/02 | 分类号: | F27D15/02;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0 | 代理人: | 王学鹏 |
地址: | 47113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石 冷却 过程 余热 回收 装置 | ||
1.一种电石冷却过程余热回收用的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模块(4),集热模块包括主体构架(2)、换热管束组件(1)和循环风机组件(3),循环风机组件(3)安装在主体构架(2)的顶部,主体构架(2)固定在安装面上且其截面为倒U型结构,主体构架(2)包围的空腔构成供运输车(8)通过的通道,换热管束组件(1)包括两个复合换热组件,两个复合换热组件对应设置在位于运输车两侧的主体构架内表面上,所述的复合换热组件为膜式壁换热管组(102)和翅片式换热管组(103)平行设置且通过连接管(104)连成一体结构,所述的翅片式换热管组(103)设置在膜式壁换热管组(102)和主体构架(2)内表面之间,且翅片式换热管组(103)通过支撑板(101)固定在主体构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石冷却过程余热回收用的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模块(4)设置有多个,且各个集热模块(4)相互串联或者相互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石冷却过程余热回收用的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复合换热组件通过水管串联或者并联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石冷却过程余热回收用的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构架(2),包括由型钢焊接而成的主架(204)、内封板(203)和外封板(201),内封板(203)和外封板(201)分别固定在主架(204)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内封板(203)、外封板(201)和主架(204)构成内部有密封空间的空心支架,空心支架内部填充有保温材料(2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石冷却过程余热回收用的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风机组件(3)包括循环风机(301)、导流罩(303)、导流板(304)和端头挡板(302),端头挡板(302)固定在主体构架(2)顶部的内表面上,导流板(304)与端头挡板(302)间隔设置且导流板(304)的两端密封固定在膜式壁换热管组(102)上,导流板(304)和膜式壁换热管组(102)与主体构架(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截面为U型的风道,风道的两端与主体构架(2)内部空间连通,循环风机(12)的输出端穿过主体构件(2)和端头挡板(302),循环风机(12)的风叶位于风道内,导流罩(303)套设在风叶外侧,导流罩(303)穿过导流板(304)将风道顶部与主体构架(2)内部空间连通,以便于循环风机(301)将电石锅(7)的热量由主体构架(2)内的上部吹送到下部,热风沿布置在主体构架(2)两侧的膜式壁换热管组(102)向下流动,后从风道两端进入到循环风机(301)的叶片上部,再经循环风机(301)的叶片向下流动从而形成热风内循环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隆华传热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洛阳隆华传热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637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