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椎板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58068.6 | 申请日: | 201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5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平;孙宇;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1022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假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人工椎板。
背景技术
人体椎体的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骨骼非正常状态,因此需要人工扩大椎管。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两种手段实现椎管的扩大。
第一种是在双侧椎体外缘开骨槽,保留一侧椎体内板作为“门轴”,切断另一侧椎板全层形成“开门门缝”,然后将椎板向“门轴”掀起,完成单开门动作。再将椎板支撑钛板安放在开门后的椎板与侧块之间,分别在椎板和侧块上置入固定螺钉,以维持永久“开门”,从而实现椎管的扩张。
另一种是摘除椎体的上半部分,即带有棘突的一部分,之后安装人工的棘突部分,代替椎体的上半部分,实现椎管的扩张。
但是,以上两种方法的第一步是显露人体椎体,即将椎体上的软组织剥离,必须广泛剥离椎旁肌、切断肌肉在颈椎的各个附着点以及所有后方韧带结构,严重破坏了椎体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恢复后椎体与肌肉和韧带形成瘢痕连接,完全改变了椎体的动力装置构造、运动模式,造成颈椎(或胸椎、腰椎)曲度丢失、甚至后凸畸形,颈椎运动幅度明显受限,引起轴性症状等相关不良症状和并发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椎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扩大椎管的方式对原椎体损害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椎板,包括:支架,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骨小梁结构体,骨小梁结构体上设置有供骨细胞长入的多向微孔隙,第一支撑部设置在骨小梁结构体的第一端,第二支撑部设置在骨小梁结构体的第二端;其中,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与骨小梁结构体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支架还包括连接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连接部,且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通过连接部与骨小梁结构体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部上设置有卡扣,骨小梁结构体上设置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槽,连接部通过卡扣与卡槽的配合连接安装在骨小梁结构体上。
进一步地,连接部上设置有定位导轨,骨小梁结构体上设置有与定位导轨相配合的定位槽,连接部通过定位导轨与定位槽的配合连接安装在骨小梁结构体上。
进一步地,连接部沿骨小梁结构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支撑部设置在连接部的沿延伸方向的第一端,第二支撑部设置在连接部的沿延伸方向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突出于骨小梁结构体的沿长度方向的第一侧面,第二支撑部突出于骨小梁结构体的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
进一步地,骨小梁结构体内设置有植骨腔,植骨腔沿骨小梁结构体的长度方向贯穿骨小梁结构体。
进一步地,骨小梁结构体上设置有连通植骨腔的开口,连接部盖设在开口上,且连接部上设置有植骨孔,植骨孔通过开口与植骨腔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可弯折地设置在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上和第二支撑部上均设置有定位孔。本发明中的人工椎板包括支架和骨小梁结构体,该骨小梁结构体上设置有多向微孔隙,这样,将该骨小梁结构体植入人体的椎体上时,随着人体康复过程中骨细胞与微细血管沿着骨小梁结构体的微孔爬行长入,骨小梁结构体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活性的融合嵌入式的结构体,使得该人工椎板与椎体的自体椎板融合为一体,不再永久依赖骨钉固定,能够实现更加牢固的远期自固定。
另外,由于人工椎板中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设置骨小梁结构体的两端并与骨小梁结构体可拆卸地连接,这样可以比较方便地将该人工椎板安装到人体的椎体结构附上,还可以比较方便地更换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提高该人工椎板的适应性,使该人工椎板应用到不同的人体上,实现更好地固定和连接。
本发明中的人工椎板具有结构简单、植入方便的优点,可以使得人工椎板与人体椎体更好的融合,减小了对原椎体的损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人工椎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人工椎板的A-A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人工椎板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B-B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3中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3中的骨小梁结构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80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