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58889.X | 申请日: | 2015-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2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璐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5/00;A61K35/50;A61K35/36;A61K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附件炎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中药,属于中药配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附件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慢性或迁延性感染时炎症的总称。慢性附件炎大多发生在产后、剖宫产后、流产后、各种妇科手术后,以及在放置宫内避孕器之后,这时生殖器官的完整性及其自然的防御有了损伤,使细菌得以进入创面,使之感染而得病。慢性附件炎有程度不同的腹痛,慢性炎症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使盆腔充血,结缔组织纤维化,盆腔器官相互粘连。患者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酸痛等症状,时轻时重,并伴有白带增多、腰疼、月经失调等,且往往在经期或劳累后加重。妇科检查时双侧或单侧附件区压痛,有增厚感,或出现压痛性的包块,白细胞计数增加或正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中药,以便更好地针对慢性附件炎进行治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半截叶22~26份、千斤拔24~28份、昆布20~24份、海风藤24~28份、牛蒡根20~24份、甲珠24~28份、追地风20~24份、三叉苦根26~30份、地桃花20~24份、车前子24~28份、洋金花20~24份、龙爪菜24~28份、黑种草子20~24份、小蓟24~28份、紫河车20~24份、捆仙丝24~28份、苏木20~24份、紫草根24~28份、枯矾20~24份、旋覆花24~28份、天竹黄20~24份、扛扳归24~28份、金樱子20~24份、横经席24~28份。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半截叶22份、千斤拔24份、昆布20份、海风藤24份、牛蒡根20份、甲珠24份、追地风20份、三叉苦根26份、地桃花20份、车前子24份、洋金花20份、龙爪菜24份、黑种草子20份、小蓟24份、紫河车20份、捆仙丝24份、苏木20份、紫草根24份、枯矾20份、旋覆花24份、天竹黄20份、扛扳归24份、金樱子20份、横经席24份。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半截叶24份、千斤拔26份、昆布22份、海风藤26份、牛蒡根22份、甲珠26份、追地风22份、三叉苦根28份、地桃花22份、车前子26份、洋金花22份、龙爪菜26份、黑种草子22份、小蓟26份、紫河车22份、捆仙丝26份、苏木22份、紫草根26份、枯矾22份、旋覆花26份、天竹黄22份、扛扳归26份、金樱子22份、横经席26份。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半截叶26份、千斤拔28份、昆布24份、海风藤28份、牛蒡根24份、甲珠28份、追地风24份、三叉苦根30份、地桃花24份、车前子28份、洋金花24份、龙爪菜28份、黑种草子24份、小蓟28份、紫河车24份、捆仙丝28份、苏木24份、紫草根28份、枯矾24份、旋覆花28份、天竹黄24份、扛扳归28份、金樱子24份、横经席28份。
上述各组分的中药药理和作用如下:
(1)半截叶:味微苦,性温。活血舒筋,燥湿杀虫。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骨折,肝炎。疟疾,蛔虫病。
(2)千斤拔:味甘辛;性温;归肺、肾、膀胱经。祛风利湿,消瘀解毒。治风湿痹痛,慢性肾炎,跌打损伤,痈肿,喉蛾。
(3)昆布:消痰软坚、泄热利水、止咳平喘、祛脂降压、散结抗癌。用于瘿瘤、瘰疬、疝气下堕、咳喘、水肿、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病。
(4)海风藤:性微温;味辛、苦;归心、肾经。祛风湿,通经络,理气。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哮喘,久咳。
(5)牛蒡根:味苦,性寒,无毒。归肺经;心经。祛风热,消肿毒。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疥。
(6)甲珠:味咸,性微寒。归肝、胃经。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
(7)追地风:味微辛、涩。性温。归膀胱经、肾经。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腰肌劳损。
(8)三叉苦根:味苦,性寒。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咽喉肿痛、风湿骨痛、疟疾、黄疸、湿疹、皮炎、跌打损伤及虫蛇咬伤等症。
(9)地桃花:味甘,辛;性凉。归肺;脾经。祛风利湿;活血消种;消热解毒。主感冒;风湿痹痛;痢疾;泄泻;淋证;带下;月经不调;跌打肿痛;喉痹;乳痈;疮疖;毒蛇咬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璐,未经王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88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