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焦炭质量的配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60459.1 | 申请日: | 201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2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项茹;薛改凤;常红兵;舒文虎;崔会明;宋子逵;孙彬;陈超;詹立志;陈鹏;张雪红;任玉明;鲍俊芳;陈细涛;王元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7/04 | 分类号: | C10B57/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王和平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焦炭 质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焦炭质量的配煤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钢铁工业大国,90%钢铁企业采用高炉炼铁,焦炭是高炉冶炼的重要原料,质量优劣严重影响高炉生产,随着高炉大型化的发展,对焦炭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炼焦工艺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焦炭质量控制主要通过配合煤质量控制进行。国内焦化企业配合煤质量主要通过控制其灰分、硫分、挥发分、G值、Y值来保证。但发明人长期研究发现,G值、Y值是表观指标,常出现一些挥发分、G值、Y值接近的配合煤,结焦性能差异较大。另外,即使规定了配合煤质量控制指标,但对单种煤配用量的调节控制缺乏指导性。总之,现有配合煤的质量控制技术不能充分发挥不同单种煤的特性、结焦过程的行为方式,不能对不同的单种煤根据煤质特性进行合理配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控制焦炭质量的配煤方法,该方法通过从单种煤质量(焦炭显微结构、流动度、膨胀度)和用量控制着手进行配合煤质量控制,从而充分发挥单种煤的煤质特性,以对结焦过程行为方式进行控制,克服传统配煤方法焦炭质量控制不稳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给出初步配煤方案,测试初步配煤方案中各单种煤的焦炭显微结构,计算:各单种煤的粗粒镶嵌结构比例之和∑XiMi,其中Xi为第i种单种煤的配用重量百分比,Mi为第i种单种煤的粗粒镶嵌结构比例;各单种煤的纤维结构与片状结构比例之和:∑XiFi,其中Fi为第i种单种煤的纤维结构与片状结构比例之和;各单种煤的各向同性结构比例之和:∑XiTi,其中Ti为第i种单种煤的各向同性结构比例;
(2)测试1/3焦煤的流动度,记为lgMF1/3焦,要求lgMF1/3焦≥3.0;测试肥煤的流动度,记为lgMF肥,要求lgMF肥≥4.0;
(3)测试肥煤的膨胀度,记为b肥,要求b肥≥80%;
(4)按照以下控制指标进行计算验证,如果满足以下控制指标:∑XiMi≥35%;∑XiFi+∑XiTi≤10%;0.3≤M肥×lgMF肥≤1;则按步骤(1)的配煤方案进行配煤,否则进行调整后,重新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验证直至配煤方案满足上述指标,其中M肥为肥煤的粗粒镶嵌结构比例。
本发明方法通过控制参与配煤的各单种煤的质量和比例,可以充分发挥单种煤的煤质特性,从而对结焦过程行为方式进行控制,进而能够对焦炭质量进行控制,方法简单,准确,在无预粉碎、无型煤、无煤调湿,常规顶装6米以上焦炉干熄焦,M40>85%,M10<6.0%;CRI<29%,CSR>6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设计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给出初步配煤方案,测试初步配煤方案中各单种煤的焦炭显微结构,计算:各单种煤的粗粒镶嵌结构比例之和∑XiMi,其中Xi为第i种单种煤的配用重量百分比,Mi为第i种单种煤的粗粒镶嵌结构比例;各单种煤的纤维结构与片状结构比例之和:∑XiFi,其中Fi为第i种单种煤的纤维结构与片状结构比例之和;各单种煤的各向同性结构比例之和:∑XiTi,其中Ti为第i种单种煤的各向同性结构比例;
(2)测试1/3焦煤的流动度,记为lgMF1/3焦,要求lgMF1/3焦≥3.0;测试肥煤的流动度,记为lgMF肥,要求lgMF肥≥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04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负压反应釜的燃气加热系统
- 下一篇:稻壳干馏炉下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