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旱地区湖滨带湿地干湿交替生态修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63349.0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2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邵克强;刘颢;胡洋;汤祥明;赛·巴雅尔图;高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32230 | 代理人: | 徐蓓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旱 地区 湖滨 湿地 干湿 交替 生态 修复 系统 | ||
1.一种干旱地区湖滨带湿地干湿交替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物绳修复区,所述生物绳修复区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
用于附着微生物的生物绳,所述生物绳设在所述生物绳修复区内;
用于将湖水输送到所述生物绳修复区内的第一进水水泵;
用于种植挺水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湖滨带湿地修复区,所述湖滨带湿地修复区具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和回流口,其中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回流口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回流口的回流闸门;
滨湖隔离带,所述滨湖隔离带与所述生物绳修复区连通;
回流水泵,所述回流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回流口连通,所述回流水泵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道与所述滨湖隔离带连通;和
用于将所述滨湖隔离带内的水输送到所述生物绳修复区内的第二进水水泵;
其中,所述生物绳修复区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干旱地区湖滨带湿地干湿交替生态修复系统进一步包括:
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设在所述第一侧壁上且沿所述生物绳修复区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件设在所述第二侧壁上且沿所述生物绳修复区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及
多个第三安装件,多个所述第三安装件沿所述生物绳修复区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每个所述第三安装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件相连且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安装件相连,其中每个所述第三安装件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生物绳修复区的宽度方向间隔开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所述生物绳;
所述生物绳为多个,多个所述生物绳沿所述生物绳修复区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每个所述生物绳沿所述生物绳修复区的宽度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地区湖滨带湿地干湿交替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绳修复区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生物绳修复区的前端为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生物绳修复区的后端为第一出水口,其中所述生物绳修复区的底壁具有预定坡度,所述预定坡度为8度-12度,所述生物绳修复区的深度由前向后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地区湖滨带湿地干湿交替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进水口的进水闸门,所述第一出水口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水口的第一出水闸门,所述第二出水口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出水口的第二出水闸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地区湖滨带湿地干湿交替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绳包括环形内芯和套设在所述环形内芯上的环形纤维层,所述环形内芯和所述环形纤维层由亲水性的化学合成纤维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旱地区湖滨带湿地干湿交替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湖滨带湿地修复区内设有沿前后方向间隔开的第一人工堤坝和第二人工堤坝以便将所述湖滨带湿地修复区分隔为第一子修复区、第二子修复区和第三子修复区,其中所述第一人工堤坝和所述第二人工堤坝中的每一个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人工堤坝上设有第一过水通道,所述第二人工堤坝上设有第二过水通道,所述第一子修复区、所述第二子修复区和所述第三子修复区中的每一个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方形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旱地区湖滨带湿地干湿交替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口设在所述第一子修复区的前壁面的右端部,所述第二出水口设在所述第三子修复区的后壁面的左端部,所述第一过水通道设在所述第一人工堤坝的左端部,所述第二过水通道设在所述第二人工堤坝的右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旱地区湖滨带湿地干湿交替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口设在所述第三子修复区的左侧壁面上,所述滨湖隔离带位于所述湖滨带湿地修复区的前方且位于所述生物绳修复区的左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地区湖滨带湿地干湿交替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护堤,所述护堤设在所述滨湖隔离带与湖区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地区湖滨带湿地干湿交替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泵房,所述第一泵房设在所述生物绳修复区与湖区之间,所述第一进水水泵设在所述第一泵房内;和
第二泵房,所述第二泵房邻近所述回流口,所述回流水泵设在所述第二泵房内,其中所述输水管道埋设在地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334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头引流袋
- 下一篇:一种单折柄式输液组合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