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败血症初期的清凉解毒饮的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64328.0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6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德才 |
主分类号: | A61K36/718 | 分类号: | A61K36/718;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败血症 初期 清凉 解毒 制备 工艺 | ||
分案申请,原申请号2014104200774,申请日2014.08.25,名称败血症初期清凉解毒饮及制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败血症初期的清凉解毒汤饮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败血症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随致病菌的种类、数量、毒力以及患儿年龄和抵抗力的强弱不同而异。其多发生在免疫力衰退的人群中,如患有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及肝硬变的病人。败血症本身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败血症初期见到的表现可见于其他急性感染,如反复出现的畏寒甚至寒战,高热可呈弛张型或间歇型,以瘀点为主的皮疹、累及大关节的关节痛、轻度的肝脾大,重者可有神志改变、心肌炎、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对其多以抗菌治疗为主,临床治疗败血症常使用抗生素,但如果抗生素使用不当,易产生副作用,调理性差,其更适于急症的治疗。中医治疗此病特别强调整体观念、辩证论治、协调阴阳、多环节调理的观念,多使用清瘟败毒饮、安宫牛黄丸、连翘败毒丸、银黄片等。
公开号CN103463191A(申请号201310363125.6)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细菌性败血症的口服药剂及制备工艺,该口服药剂由三七皂甙、黄芩总苷、东海香参多糖、甲氧苄氨嘧啶、罗汉果提取物、谷茴香提取物制备而成。公开号CN103610984A(申请号201310647450.5)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败血症的口服液及制备方法,该口服液由蒲公英、独活、槟榔、卜芥、淡竹叶、青天葵、钩藤、马蔺子、芜荑、大蓟、紫草、青蒿、龙胆草、毛笋、紫花地丁和苦参组成。公开号CN101698078A(申请号200910172537.5)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败血症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药:三七参、紫草、当归、羚羊角、血竭、槐花、水牛角粉、熊胆、乌梅、金银花、猪苓、草果、泽泻、厚朴、枳实、首乌、白芍、枸杞子、生地、熟地、桑葚、阿胶、鹿胶、龟胶、地骨皮、牡丹皮、百合、玉竹、女贞子、五味子、石斛兰、旱莲草、鳖甲、覆盆子、桑螵蛸、柴胡、香附、莲子、莲心、党参、黄芪、败酱草、红藤、甘草、山药、鸡内金、神曲、麦芽、古芽、生山楂、广木香。
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已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多年来中医治疗败血症初期病症时,都因药物种类的选取、搭配不合理等原因使得临床实验效果不显著,导致败血症早期的治疗不能达到很理想的效果,中药对败血症初期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的治疗败血症初期的清凉解毒饮及其制法。该清凉解毒饮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治疗败血症初期的清凉解毒饮,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防风3-9,荆芥4-8,白芷6-12,木竹子3-6,川羌2-6,川连4-12,连翘6-15,黄芩8-16,金银花20-35,胜红蓟4-9,白芍6-12,长白楤木2-6(优选的,长白楤木2.5-5.5;更加优选的,长白楤木4.8),茯神8-15,槐米3-6,桔梗6-15,长春花4-9,甘草4-9。
优选的方案中,防风4-8,荆芥5-7,白芷8-10,木竹子4-5,羌活3-5,黄连6-10,连翘9-12,黄芩10-14,金银花25-30,胜红蓟5-8,白芍8-10,长白楤木3-5,茯神9-14,槐米4-5,桔梗9-12,长春花5-8,甘草5-8。
更加优选的,防风6,荆芥6,白芷9,木竹子4.5,羌活4,黄连8,连翘10.5,黄芩12,金银花22.5,胜红蓟6.5,白芍9,长白楤木4,茯神11.5,槐米4.5,桔梗10.5,长春花6.5;甘草6.5。
所述清凉解毒饮的制备方法是:
(1)将防风置于锅内微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至室温,制成炒防风;
(2)将炒防风、荆芥、白芷、黄连、连翘、黄芩、胜红蓟、白芍、长白楤木、茯神、长春花、甘草去杂质,洗净放入容器,加入蒸馏水浸渍,然后煮沸转小火煎20-30分钟(优选25分钟),过滤收取上清液,留下余渣,余渣兑水再次大火煎开,转小火煎后滤出上清液,将两次上清液混合均匀后,备用;
(3)取木竹子和槐米去杂质,微波烘干,粉碎过筛,得中药细粉,备用;
(4)将金银花、羌活和桔梗去杂质洗净,晾干,加入80%乙醇,浸泡过滤,重复浸泡一次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9(60℃)的稠膏,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德才,未经李德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43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黑果腺肋花楸提取物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直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