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端面自密封快速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64647.1 | 申请日: | 201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0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马洪勇;周文战;刘涛;葛浩;张宗亮;喻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7/04 | 分类号: | F16L37/04;F16K41/1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212 | 代理人: | 李洪福 |
地址: | 1166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面 密封 快速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冲压自动化设备管路自动接通断开的快速端面自密封接头,属于冲压自动化生产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大型覆盖件实现自动化生产的趋势势在必行。其中自动化冲压线全自动化换模技术是自动化冲压生产的基本要求之一。自动化换模时要求自动化气路在移动工作台升降时必须可以自动接通和断开,并且满足管路气路断开后要求气路自动密封,不得泄露。现有手动生产线上模具用自动化气路一般采用卡套式快速接头,更换模具时时采用人工断开接通的方式。人工接通和断开不仅影响换模速度,还会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生产事故,降低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设计一种在移动工作台升降时模具用自动化气路可以实现自动接通和断开且无泄漏的端面自密封快速接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端面自密封快速接头,包括阀体、上阀芯、密封圈A、密封圈B、密封圈C、螺栓、弹簧、下阀芯和密封圈D;
所述的上阀芯外侧面为三段台阶式圆柱面,上段圆柱面直径最大,下段圆柱面直径最小,中间圆柱段的下端面为弹簧安装面,下端圆柱段侧面开有通气孔;所述的阀体外侧面为三段台阶式圆柱面,上段圆柱面直径最大,下段圆柱面直径最小,中间圆柱外侧为接头的安装螺纹;所述的下阀芯外侧面为两段台阶式圆柱面,上段圆柱面直径小,下段圆柱面直径大,并且外形为圆锥面;所述的上阀芯和下阀芯由螺栓固定为一体构成阀芯并安装于阀体内,在阀体与阀芯之间安装有弹簧,在上阀芯的上端面密封槽内安装有密封圈A,在上阀芯的上段外侧面与阀体内侧面之间安装有密封圈B,在阀体的上段台阶下端面的密封槽内安装有密封圈C,在下阀芯的下段外侧面与阀体之间安装有密封圈D。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管路自动接通时,管路的另一侧压紧快速接头的上阀芯,上阀芯和下阀芯由螺栓固定为一体,因此会带动下阀芯一起运动,弹簧也跟着一起压缩。压紧上阀芯时密封圈A对管路起到密封作用,同时密封圈D会随下阀芯一起运动,将下阀芯的密封面打开,管路连通。
管路自动断开时,管路另一侧离开上阀芯,此时弹簧不再受外力作用,开始伸长。上阀芯、下阀芯和密封圈D跟随弹簧的作用下一起运动。当密封圈D与阀体接触后,弹簧受到阻力,不再伸长,同时密封圈D将接头另一侧管路进行密封,管路断开并且无泄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上阀芯的上端面安装了端面密封圈A,在管路另一侧压紧接头的时候实现了管路接通时气路可以自动密封的效果,同时阀芯向下运动将密封圈D处打开实现了自动接通的功能。
2、本发明在阀芯和阀体之间安装有弹簧,弹簧在安装时受到一定的预压缩应力,在管路另一侧压紧阀芯的时候可以给阀芯一个反作用力,使端面密封圈A实现密封作用。在管路自动断开时弹簧伸长,带动阀芯向上运动,将密封圈D压紧在阀体锥面上,实现了管路断开时气路自动密封的效果。
3、本发明实现了自动化气路随移动工作台的升降自动化接通断开的功能,并且断开后实现自动密封功能,不仅可以满足自动化换模的需求,还节约了模具更换时间。由于本发明在工作时不需要人工操作,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事故的情况。本接头还具有通用性,在其他需要自动接通和断开的自动化气路中也可以应用。
附图说明
本发明仅有附图1张,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2、上阀芯,3、密封圈A,4、密封圈B,5、密封圈C,6、螺栓,7、弹簧,8、下阀芯,9、密封圈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端面自密封快速接头,包括阀体1、上阀芯2、密封圈A3、密封圈B4、密封圈C5、螺栓6、弹簧7、下阀芯8和密封圈D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未经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46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