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致密油压裂水平井的动态储量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66069.5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3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魏漪;冉启全;童敏;林旺;王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汤在彦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压 致密 渗流 动态储量 水平井 地层压力 物质平衡方程 预先建立 水平井技术 生产过程 叠加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密油压裂水平井的动态储量计算方法,涉及致密油压裂水平井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将致密油压裂水平井划分为第一渗流区域和第二渗流区域;将致密油压裂水平井的生产过程划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计算第一阶段中各时刻的第一渗流区域的第一平均地层压力,并计算第二阶段中各时刻的第一渗流区域的第二平均地层压力和第二渗流区域的第三平均地层压力;根据预先建立的物质平衡方程,确定第一阶段中第一渗流区域的动态储量,以作为第一阶段的致密油压裂水平井的动态储量。根据预先建立的物质平衡方程确定第二阶段中第一渗流区域的动态储量和第二渗流区域的动态储量,叠加后确定为第二阶段的致密油压裂水平井的动态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致密油压裂水平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致密油压裂水平井的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领域中,动态储量是指油气藏连通孔隙体积内,在现有开采技术水平条件下和现阶段最终能够有效流动的流体折算到标准条件的体积量之和。该动态储量是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储量的油气藏开采中的一个主要指标,只有在确定动态储量的大小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开发动态、开采机理等的分析,才能了解油气藏的开发状况。
目前,常规的计算动态储量的方法主要有不稳定试井法、产量递减法、产量累积法和物质平衡法。而其中的物质平衡法是计算动态储量的较为有效和准确的方法。常规的物质平衡法是假设岩石和流体性质在空间上没有变化,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瞬间达到平衡,油气藏均匀动用,根据油气体积的地下平衡计算不同地层压力下的产出量。该方法适用于渗透性、连通性较好的油气藏。然而,常规的物质平衡法对非均质很强的复杂低渗油藏难以准确反映油藏或者单井控制的动态储量。针对于非均质很强的复杂低渗油藏,近年来有人提出分区物质平衡法的概念和思路,但研究对象多以气藏为主,还没有真正应用到非均质很强的复杂低渗油藏。
致密油油藏就属于上述的非均质很强的复杂低渗油藏。针对致密油储层的开发,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长井段水平井+体积压裂”的开发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动用。在此模式下,致密油储层发育不同尺度多种裂缝和孔隙介质,因此,其渗流机理复杂,在单压裂水平井控制范围内,储层的非均质性很强,常规物质平衡法无法准确预测出其动态储量。而现有的分区物质平衡法未考虑致密油储层多重介质耦合下的复杂渗流机理,因此,也无法对致密油压裂水平井的动态储量进行准确的预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致密油压裂水平井的动态储量计算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常规物质平衡法和分区物质平衡法难以准确预测致密油压裂水平井的动态储量以及低渗流区域向高渗流区域的累积供给量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致密油压裂水平井的动态储量计算方法,包括:
根据致密油压裂水平井的人工压裂裂缝尺寸和水平井段长度,将所述致密油压裂水平井划分为第一渗流区域和第二渗流区域;
确定所述第一渗流区域的外边界的第一等效半径和所述第二渗流区域的外边界的第二等效半径;
将所述第一渗流区域和所述第二渗流区域之中的多重介质等效为连续性介质,建立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并确定所述第一渗流区域的第一等效渗透率和第一等效孔隙度,以及第二渗流区域的第二等效渗透率和第二等效孔隙度;
根据致密油压裂水平井中的压力波传播到第一渗流区域外边界的传播时间,将致密油压裂水平井的生产过程划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计算所述第一阶段中各时刻的第一渗流区域的第一平均地层压力,并计算所述第二阶段中各时刻的第一渗流区域的第二平均地层压力和第二渗流区域的第三平均地层压力;
根据预先建立的物质平衡方程以及所述第一阶段的第一平均地层压力,确定第一阶段中第一渗流区域的动态储量;所述第一阶段中第一渗流区域的动态储量为第一阶段的致密油压裂水平井的动态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60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