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毛竹胚乳培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66151.8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5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袁金玲;顾小平;岳晋军;吴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毛竹 胚乳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木生物技术和细胞工程育种领域,特别涉及到毛竹胚乳培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三倍体植物通常具有生长旺盛、抗逆性强、无籽等优良性状,三倍体培育是遗传育种的重要途径。相对于传统地借助杂交创制三倍体而言,通过胚乳细胞培养再生三倍体具有周期短、效率高等优点;由于胚乳植物的染色体2/3来自母本,1/3来自父本,作为研究性状遗传规律的材料,也颇具价值;事实上,胚乳植物在形成三倍体植株的同时,可以产生大量不同倍性的混倍体和非整倍体,可为育种提供丰富的不同倍性材料。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植物胚乳培养的研究成为植物育种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1933年,Lampe and Mills首次报道开展玉米胚乳培养的实验(参考文献1);
1965年,Johri and Bhojwani首次获得Exocarpos cupressiformis的胚乳再生植株(参考文献2);
此后,植物胚乳培养的研究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科学家参与,并在众多植物上获得成功,主要有:
1978年,王大元等获得普通的三倍体植株(参考文献3);
1981年,孙敬三获得大麦胚乳再生植株(参考文献4);同年,桂耀林等培养猕猴桃胚乳获得再生植株(参考文献5);
1982年,王敬驹等获得小黑麦杂种胚乳的再生植株(参考文献6);
1990年,Gmitter等培养Citrus胚乳并获得三倍体植株(参考文献7);
1996年,Garg等培养Acacia nilotica的胚乳实现体细胞胚胎发生获得三倍体植株(参考文献8);
迄今许多植物种类已经成功实现胚乳培养和植株再生,特别是在麦类、玉米、水稻等农业植物取得较大的成就,但是,同为禾本科的竹类植物,迄今未见有关于其胚乳培养的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1)与每年开花结实的林木树种或者农作物不同,竹子开花周期长达数十年,开花时间难以预测,胚乳获得十分困难;2)竹子为粗放经营的林木树种,关于其开花生物学的研究比较薄弱,对开花后的受精时间、种胚发育过程也缺乏足够的了解,故而难以获得发育程度适宜的外植体;3)竹类植物以无性繁殖的方式繁衍,每年生笋长竹,人类更多地关注其笋竹产品的生产,对于其科学研究的重视不够。这些问题导致的共同后果就是竹类植物的种质创新途径匮乏,遗传学和育种学的研究显著滞后于其他植物,鉴于此种情况,本方面提供了一种毛竹胚乳培养的方法,从而为竹类植物的种质创新增添新的技术,这对推动竹子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具有相应的理论意义和生产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Lampe L, Mills CO.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isolated endosperm and embryo of maize.Abstr Pap Bot Soc Boston,1933,32:235-243
2.Johri BM,Bhojwani SS.Growth responses of mature endosperm in cultures,Nature,1965,208,1345-1347
3.王大元,张进仁.从胚乳培养再生三倍体柑桔植株[J].中国科学,1978,(4).
4.孙敬三,朱至清.大麦胚乳植株的诱导及其倍性.植物学报,1981,23:262-265,
5.桂耀林,母锡金,徐廷玉,.猕猴桃胚乳培养分化出苗[J].植物杂志,1981,(6).
6.王敬驹,陆文梁,匡柏健.小黑麦杂种胚乳的离体培养研究.植物学报,1982,24:420-425.
7.Gmitter FG,Ling XB,Deng XX,1990.Induction of triploid Citrus plants from endosperm calli in vitro.Theor Appl Genet,80,785-790
8.Garg L,Bhandari NN,Rani V,Bhojwani SS,1996.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regeneration of triploid plants in endosperm cultures of Acacia nilotica.Plant Cell Rep,15,855-858
本发明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61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