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碳纤维螺旋加热电热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69296.3 | 申请日: | 2015-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6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闫海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海亮 |
主分类号: | F24H1/14 | 分类号: | F24H1/14;F24H9/18;F24H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9002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碳纤维 螺旋 加热 电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线加热应用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碳纤维螺旋加热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碳纤维(carbonfiber,简称CF),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在国防军工和民用方面都是重要材料。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
碳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碳纤维的轴向强度和模量高,密度低、比性能高,无蠕变,非氧化环境下耐超高温,耐疲劳性好,比热及导电性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热膨胀系数小且具有各向异性,耐腐蚀性好,X射线透过性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电磁屏蔽性好等。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以家庭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加之快速化的社会发展,导致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日益恶化,其中雾霾的出现就是一个警示。为了改善环境,政府加大了治理污染的力度,其中以关闭多少燃煤碳企业为主导,而对于一些城市赖以基础生活资料供应的以燃煤碳为主的企业也在向清洁化、无污染化方向引导发展。而快速化的城镇发展,使基础性的一些生活条件无法向公民提供,如天然气、热力取暖等,这就需要人们通过用电来进行满足上述设备应该提供的条件,其中热水器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目前的市场上的热水器多为传统的电阻加热、铜管对流等加热方式,表现为能耗高、功率大且水流小,并且冷热水变化比较快,恒温不好控制等不足。
因此,提供一种将碳纤维材料制成的碳纤维发热线应用于电热水器领域,进而降低热水器能耗,和功率,并能够持续性的提供热水的电热器,已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生产成本低廉,并且能耗低、功率小,且能够持续性提供热水的新型碳纤维螺旋加热电热水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新型碳纤维螺旋加热电热水器,包括热水器壳体6,设置在热水器壳体6内的集成式加热装置,所述的集成式加热装置与热水器壳体6之间的空腔内填充有保温绝缘材料5;所述的集成式加热装置包括水管3,缠绕在水管3上的碳纤维加热线4;所述的水管3上设置有进水阀1和出水阀7;所述的碳纤维加热线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线端2和第二接线端8;所述的第一接线端2和第二接线端8连接PLC控制器10;
所述的水管3上设置螺旋缠绕的凹槽9,凹槽9内缠绕有碳纤维加热线4;
所述的凹槽9的开口距离略小于碳纤维发热线4的横截面直径;
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线4为多条并列连接于PLC控制器10上,同时缠绕在水管3上;
所述的保温绝缘材料5包括珍珠岩和绝缘发泡保温材料;
所述的绝缘发泡保温材料为聚氨酯或酚醛材料;
所述的水管3为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包括铜管或者不锈钢管。
积极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铜管将发热率高,且导热性好的碳纤维发热线缠绕在水管的管体上,能够实现对管体内的流水长距离长时间内加热,保证了热水的供应量;同时为了更好的利用碳纤维发热线所发出的热量,将其嵌入在管体上设置有螺旋缠绕的凹槽内,更加增加了碳纤维发热线与水管体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导热率,降低了能耗,减少了对于电能资源的浪费,同时加热过程清洁、安全,大大提高了其普及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管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为:进水阀1、第一接线端2、水管3、纤维加热线4、保温绝缘材料5、
热水器壳体6、出水阀7、第二接线端8、凹槽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新型碳纤维螺旋加热电热水器,包括热水器壳体6,设置在热水器壳体6内的集成式加热装置,所述的集成式加热装置与热水器壳体6之间的空腔内填充有保温绝缘材料5;所述的集成式加热装置包括水管3,缠绕在水管3上的碳纤维加热线4;所述的水管3上设置有进水阀1和出水阀7;所述的碳纤维加热线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线端2和第二接线端8;所述的第一接线端2和第二接线端8连接PLC控制器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海亮,未经闫海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92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气燃烧炉结构
- 下一篇:一种空气源机组专用降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