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丝甬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72843.3 | 申请日: | 2015-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01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梁;沈伟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宝莲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13/02 | 分类号: | D01D13/02;D01D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施建勇 |
地址: | 323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丝 甬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丝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纺丝甬道系统。
背景技术
氨纶,又称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是一种高弹性纤维,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弹性织物,如运动装,日常服装以及其它弹性薄型织物等,是发展高档弹性纺织品不可缺少的特殊纤维。
氨纶在生产过程中要经过很多工序,其中最后一道工序叫做氨纶纺丝。干法纺丝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氨纶纺丝方法,其过程简介如下:由氨纶、DMAC和其它助剂构成的原液在纺丝组件中经过过滤,分配至喷丝板喷出,从喷丝板喷出的原液,由可达300℃的高温热风在纺丝甬道蒸发去除其中的DMAC溶剂后得到氨纶丝束。
纺丝甬道中,溶剂挥发条件是影响纺丝状况和成品质量指标的重要条件。侧吹风风速过大、风速不匀必将引起丝条的震荡和飘动,使初生丝条产生并丝、条干不匀等现象。风速过小,丝条凝固速度减慢,丝条溶剂挥发不净。另外,纺丝甬道温度的稳定性、均匀性也是决定丝条成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如何增大风量,加快溶剂挥发,同时又保证丝条成型质量,是纺丝甬道的重要研究方向。
传统的纺丝甬道结构分布不合理,热风温度升高受限,伴热不均匀,纺丝质量不稳定。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纺丝甬道系统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到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纺丝甬道系统。
本发明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纺丝甬道系统,包括圆筒形甬道体上进风机构、正流机构、主回风机构、次回风机构和底回风机构;所述上进风机构和正流机构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顶部,且上进风机构设置于正流机构外围;所述主回风机构固定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中部且位于上进风机构和次回风机构之间;所述次回风机构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下部且位于底回风机构上方;所述底回风机构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底部。
所述上进风机构包括进风管、进风环、导风上环、导风下环和调风环;所述圆筒形甬道体上部周向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至少有3行且周向均布于圆筒形甬道体上部;所述进风环套设于圆筒形甬道体上部形成进风腔,且进风环围设于进风口外部,进风腔和进风口相互连通;所述进风管连接进风环,且进风管连通进风腔;所述导风上环呈中空的圆柱状,所述导风上环与圆筒形甬道体同轴设置,且导风上环固定于圆筒形甬道体上端内侧;所述导风下环呈中空的圆台形,导风下环上端固定于导风上环下端,导风下环下端固定于圆筒形甬道体内壁;所述导风上环、导风下环和圆筒形甬道体围设出等压腔,所述进风口与等压腔相连通;所述导风上环、导风下环上开设有导风口;所述调风环呈倒圆台形,且固定设置于导风下环下方;所述导风下环与水平面的交角为50°~80°;所述调风环与水平面的交角为50°~80°。
所述正流机构固定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上部轴心处;正流机构上方外围设置喷丝板组件;所述正流机构包括正流柱、正流头和正流片;所述正流柱呈圆柱状,其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正流柱中空设置;所述正流柱外壁径向均布有正流片;正流片的横截面呈等角度径向放射状布设于正流柱侧面;所述正流头倒圆锥形,且同轴设置于正流柱底端。
所述正流片有6片,相邻正流片夹角为60°;所述正流片和正流柱等高设置;所述正流片与正流柱点焊连接;所述正流柱与导风上环等高设置;所述正流头与导风下环等高设置;所述正流片为矩形片;所述正流头中空设置,且与正流柱一体设置;所述正流头的最大直径和正流柱的外径相同;所述正流头的外壁为光滑面;所述正流柱顶端固定设置有正流框;所述正流框正流柱卡接;所述正流框包括底框和卡环;所述底框呈圆形,所述卡环呈中空的圆柱状,且一体设置于底框底部中央;所述卡环内壁与正流柱外壁紧密贴合;所述卡环与底框的连接处倒角设置。
所述主回风机构包括主回风管、主回风环和主挡板;所述主回风环围设于圆筒形甬道体且与圆筒形甬道体形成主回风腔;所述圆筒形甬道体上开设有主回风口;所述主回风环围设于主回风口外部,且主回风腔与主回风口相互连通;所述主回风管连接主回风环并与主回风腔相互连通;所述主回风口至少有3行且环形均布于圆筒形甬道体;所述主挡板固定于主回风管的进风口且位于主回风腔内;
所述次回风机构包括次回风管、次回风环和次挡板;所述次回风环围设于圆筒形甬道体且与圆筒形甬道体成次回风腔;所述圆筒形甬道体上开设有次回风口;所述次回风环围设于次回风口外部,且次回风腔与次回风口相互连通;所述次回风管连接次回风环并与次回风腔相互连通;所述次回风口至少有2行且环形均布于圆筒形甬道体;所述次挡板固定于次回风管的进风口且位于次回风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宝莲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宝莲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28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