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纳米碳素远红外理疗地板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74717.1 | 申请日: | 2015-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5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徐政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康辉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5/02 | 分类号: | E04F15/02;H05B3/22;C09D7/61;C09D16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313009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碳素 红外 理疗 地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纳米碳素远红外理疗地板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1)将PAN基的碳纤维作为经线,金属纤维作为纬线,采用经重平组织作为织物组织结构,织造形成柔性导电基布;(2)将微纳米级的金属氧化物、微纳米级的石墨粉中加入助剂,混合研磨,然后加入树脂材料,均质搅拌后得到远红外涂层;(3)将柔性导电基布的表面设置导线和电极,然后先涂覆一层远红外涂层,烘干固化,再涂覆一层绝缘层,固化密封后得到远红外发热层;(4)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将耐水耐磨层、实木表层、控温层、远红外发热层、耐高温绝缘层、反射层、实木底层裁铺叠在一起,经加热加压复合和开孔整理形成微纳米碳素远红外理疗地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热地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纳米碳素远红外理疗地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200多年前,人类发现凡是温度高于开氏零度的任何物体都会有红外线向外辐射,红外线的波长随着辐射体材质分子结构和温度等诸多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可以产生2.5-25μm,大于25μm的远红外辐射。实验发现远红外的波长为2.5-25μm为高载能波,对人体有生物医学效应,能促进人体微循环、对病后调理、心血管疾病、腰腿疼、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肠胃病等疾病消除和缓解有显著成效,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代又一代的远红外保健仪器不断出现,如远红外浴箱、远红外辐照器、远红外健身器、频谱治疗仪、能量康复器等,而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对家庭环境、生活空间的品质要求日益增高,而且对生态健康状况越来越有高度的重视,含远红外功能的产品将日益受到广泛消费者的亲睐和厚爱。
中国专利CN100353017C(公开日2006.7.12)公开的远红外健康强化木地板及其制造方法,该木地板结构由远红耐磨层、远红外装饰层、基材层和平衡层组成,其中远红耐磨层和远红外装饰层都经远红外胶液浸渍,远红外胶液中含有高分子树脂、远红外粉体、耐磨性填料和助剂,从而得到可向足部辐射4-14μm的远红外线,促进血液循环,起到保健作用。
中国专利CN102104999B(公开日2011.6.22)公开的一种远红外加热板及其制造方法,在铝基板上先附上耐高温的聚酰亚胺薄膜,再印刷红外浆料,然后再附上绝缘性能良好的聚酰亚胺薄膜,最后开孔制得产品。中国专利CN102954524B(公开日2013.3.6)公开的绝缘型远红外线热能地板,包括至少两基板层和设置在相邻两基本层之间的远红外线辐射地热膜,远红外线辐射地热膜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绝缘板层与相邻的基板层连接,得到受振动和环境变化小的远红外发热地板。
由上述现有技术可知,远红外加热地板多是采用含远红外物质对基材进行处理,使之具有远红外的性能,但是经涂覆整理得到的远红外功能性较小,使用率和功能性有限。近年来,将远红外低温辐射技术与地板材料相结合制备的远红外加热地板以逐渐被消费者所熟知。目前,远红外加热地板多是以碳纤维作为功能原料,经电场作用下,碳分子晶体做类似布朗运动,相互摩擦碰撞产生远红外线,带热量的远红外线以辐射的方式向地面传递热量,使地面迅速升温,且几乎不产生热损耗,安全节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纳米碳素远红外理疗地板及其制备方法,将碳纤维与金属纤维混纺制备柔性导电基布,在柔性导电基布的表面涂覆含有微纳米级金属氧化物和石墨粉的远红外涂层,再涂覆绝缘层形成远红外发热层,最后与实木层、绝缘层、控温层、反射层等相复合形成微纳米碳素远红外理疗地板。本发明制备的微纳米碳素远红外理疗地板中含有多种可发射远红外线的功能物质,可以产生多波段的远红外线,理疗作用明显,而且还具备美观、供暖、环保、安全等多项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康辉木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康辉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47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