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钢横断面轮廓缺陷局部高点量化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75033.3 | 申请日: | 2015-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3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南宁;罗旭烨;李彬;江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0 | 分类号: | G01N3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钢 横断面 轮廓 缺陷 局部 高点 量化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轧板带板型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钢横断面轮廓缺陷局部高点量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热轧板带生产线的工艺流程为:轧件经加热炉加热到要求的温度,出炉并经过粗轧机组轧制,然后经过精轧机组轧制,最终成为产品带钢。
热轧带钢沿宽度方向上横断面轮廓是衡量一条热轧生产线是否具备高精度轧制控制技术的首要指标,它在下游客户对热轧产线提出的所有标准中占据首位,直接决定了热轧产线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热轧带钢沿宽度方向上横断面轮廓的优劣,其衡量标准主要有3个:凸度、楔形和局部高点。其中凸度和楔形这两个指标,其量化方法已经在钢铁行业内被固化,并形成了统一的标准。而局部高点这个指标,由于其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其量化方法在钢铁行业内没有固定的标准,目前通常情况下会在热轧带钢横断面的40mm处检测一个高度,以此来判断该热轧带钢是否存在局部高点缺陷,然而,因为热轧带钢出现局部高点缺陷的位置并不固定,故而现有技术中存在着检测局部高点缺陷不够精确的技术问题,不能适用于局部高点复杂多变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钢横断面轮廓缺陷局部高点量化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局部高点缺陷不够准确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带钢横断面轮廓缺陷局部高点量化方法,包括:
检测获得热轧带钢横断面的厚度数据,所述厚度数据包括所述热轧带钢横断面的多个采样点所对应的多个厚度值;
对所述厚度数据进行拟合获得所述厚度数据的拟合曲线,所述拟合曲线中包含所述采样点与所述厚度值的对应关系;
获得所述拟合曲线上的极值点的数量和至少一个极值点的坐标;
基于所述极值点的数量确定出所述热轧带钢横断面的缺陷类型;
在所述缺陷类型为局部高点缺陷时,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极值点的坐标计算出所述热轧带钢横断面的轮廓缺陷局部高点的值。
可选的,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所述热轧带钢横断面的轮廓缺陷局部高点的值:
Max{|Yj1-Yj2|,|Yjm-Yjk|}
其中,Yj1表示所述热轧带钢横断面的最左侧的极值点的纵坐标值;
Yj2表示与所述最左侧的极值点相邻的极值点的纵坐标值;
Yjk所述热轧带钢横断面的最右侧的极值点的纵坐标值;
Yjm表示与所述最右侧的极值点相邻的极值点的纵坐标值。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极值点的数量等于5时,确定所述热轧带钢横断面存在第一类局部高点缺陷,在所述热轧带钢横断面存在所述第一类局部高点缺陷时,所述热轧带钢横断面处于可用状态;
在所述极值点的数量大于5时,确定所述热轧带钢横断面存在第二类局部高点缺陷,在所述热轧带钢横断面存在所述第二类局部高点缺陷时,所述热轧带钢横断面处于不可用状态。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极值点的数量确定出所述热轧带钢横断面的缺陷类型,具体包括:
在所述极值点的数量为1时,确定所述热轧带钢横断面不存在缺陷;
在所述极值点的数量为2时,确定所述热轧带钢横断面存在楔形缺陷;
在所述极值点的数量为3或4时,确定所述热轧带钢横断面存在凸度缺陷;
在所述极值点的数量不小于5时,确定所述热轧带钢横断面存在局部高点缺陷。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厚度数据进行拟合获得所述厚度数据的拟合曲线,具体为:
对所述厚度数据进行六次多项式回归拟合,进而获得所述拟合曲线,并获得所述拟合曲线的六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所述六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具体为:
Y=A·X6+B·X5+C·X4+D·X3+E·X2+F·X+G
其中,Y为所述热轧带钢横断面的厚度,单位是mm;
X为所述热轧带钢沿横断面的宽度坐标,单位为mm;
A、B、C、D、E、F、G为六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因子的系数。
可选的,所述获得所述拟合曲线上的极值点的数量和各个极值点的坐标,具体包括:
对所述六次多项式回归方程进行一次微分,得到五次多项式斜率方程如下:
Y=6·A·X5+5·B·X4+4·C·X3+3·D·X2+2·E·X+F
令所述五次多项式斜率方程中的Y为0,得到如下五次多项式0斜率方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50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温感变色母粒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箱包称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