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段木灵芝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75061.5 | 申请日: | 2015-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0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军;王雅礼;张崇振;赵勇;万军;张永利;赵煮;綦主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即墨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7104 | 代理人: | 张世功 |
地址: | 266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灵芝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灵芝培育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采用液体灵芝母种,打入段木接种孔并添加麦粒提高营养,实现段木灵芝的快速培育的方法,特别是一种段木灵芝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的应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因其食用和药用价值极高在《本草纲目》中列为上品,灵芝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灵芝以死亡倒木为生的木腐性真菌,对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复杂的有机物质具有较强的分解和吸收能力,灵芝本身含有纤维素酶、糖酶和氧化酶等多种酶类,能把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自身可以吸收利用的简单营养物质,针对传统的段木灵芝栽培制种工艺,从母种到灵芝栽培一般需要70—90天,发菌需2—3个月,出灵芝需要2—3个月,整个传统灵芝栽培的一个周期至少需要6—8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发菌周期漫长,出灵芝的质量很难保证,现阶段的灵芝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如中国专利200910041707.6公开了一种灵芝栽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623416.4也公开了一种灵芝的栽培方法等等;目前根据现阶段的灵芝栽培现状,尚未发现有采用液体母种取代传统的固体菌种,并采用段木打接种孔,同时增加麦粒提高营养的技术措施,达到发菌迅速并出芝健壮的灵芝栽培技术被公开报道或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寻求设计一种采用段木快速栽培灵芝的技术方法,通过液体母种制作和添加麦粒营养成分,实现灵芝发菌迅速和出芝健壮的栽培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段木灵芝培育方法包括麦粒处理、母种营养液制备、液体培养基制备、菌种培养、段木制备、段木装袋、接种与发菌管理和出芝管理八个步骤;
(1)麦粒处理:首先选取无虫蛀、无霉变、无杂质的饱满的小麦粒,将小麦粒用纯净水浸泡10~20小时,然后控制温度在95~100℃蒸煮小麦粒30~50分钟后,捞出沥干水分,再按浸泡后麦粒的重量加入10%的麸皮和0.5%的生石灰,充分搅拌均匀后得处理后的麦粒;
(2)母种营养液制备:采用两种制备过程,①先选取马铃薯100g,葡萄糖20g,麸皮40g,蛋白胨2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蒸馏水1000~1500ml,先将马铃薯去皮,切成薄片,与麸皮一起放入锅内,控制温度95~100℃,蒸煮20~30分钟后,用滤网过滤取滤液,用量筒定容至1000ml,得液体母种营养液;②或选取大豆粉10g,小麦面粉30g,白糖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蒸馏水1000ml,将上述物质在不锈钢锅内,控制温度95~100℃熬制15~30分钟后,用量筒定容至1000~1500ml得液体母种营养液;
(3)液体培养基制备:将步骤(2)的液体母种营养液进行分装,用玻璃三角瓶每瓶装200~250ml,然后用塑料膜进行封口后置于高压锅内,控制温度120~125℃,灭菌30~40分钟,即得液体培养基;
(4)菌种培养:将步骤(3)所得的液体培养基置于无菌接种箱内,按照常规的无菌操作流程将灵芝母种接种到三角瓶内,实现无菌接种后,再将三角瓶移入25~27℃的恒温培养箱内进行无菌振荡培养,振荡频率为120转/分,培养时间为5~7天,得灵芝菌种;
(5)段木制备:选择直径为8~18cm的树木,在休眠期进行砍伐,树木砍伐后10~12天进行截段,截段长度为10~15cm,截面平整,然后用粗2cm的钻头对段木的侧面进行打制接种孔,孔深为8~10cm,接种孔在段木中均匀分布;
(6)段木装袋:选用耐高温的聚丙烯塑料袋,先在塑料袋的底部铺一层步骤(1)制备的麦粒,再将段木上的接种孔用麦粒填满放在塑料袋中,然后在段木上表面再铺一层麦粒,将塑料袋结扎式封口后,放入高压灭菌锅中控制温度120~127℃灭菌2~3小时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即墨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未经即墨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50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