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气座砖接缝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75602.4 | 申请日: | 201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4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马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科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41 河南省洛阳市西***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气 接缝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气座砖接缝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炼钢厂的钢包一般采用钢包砖来砌筑。包壁砖的砌筑方式为平砌或竖砌,而包底砖的砌筑方式均为竖砌。钢包包底砖砌至透气砖预留坑附近后,安置透气座砖,透气座砖周围预留30~50mm的缝隙。待包底砌筑完毕后,通常用刚玉或刚玉尖晶石质浇注料对透气座砖周围的缝隙进行封填,以紧固透气座砖,防止脱落。
由于所封填缝隙非常狭窄,为保证此缝隙被浇注料填满、填实,必须多加些水对浇注料进行充分搅拌,使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甚至自流特性。但是多加水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水渗入座砖,增大了座砖爆裂的几率;接缝料施工体气孔率较高、组织结构疏松,导致其抗侵蚀能力下降,最终使浇注料的蚀损速度大于座砖的蚀损速度,起不到充分保护透气座砖的作用,甚至在服役后期会发生透气座砖灾难性横断事故,影响钢水精炼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透气座砖接缝料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减轻接缝料向透气座砖内渗水,并使接缝料施工体具有气孔率低、组织结构致密、抗侵蚀能力强等优点,从根本上保障透气座砖的安全服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以刚玉为主原料,添加少量活性氧化镁微粉和抗氧化剂,外加适量超塑化剂DINCH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用真空挤泥机制成高塑性泥料,于现场施塑性挤压成型于透气座砖周围的狭窄缝隙。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透气座砖接缝料,其组分和重量含量为:
组分粒度 重量含量
刚玉骨料5-0mm55-65%
刚玉细粉325目25-40%
活性氧化镁微粉 1-5%
抗氧化剂 0.2-1%
外加剂:
超塑化剂 0.1-0.5%
粘结剂 3-5%,
所述刚玉为板状刚玉、白刚玉、棕刚玉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活性氧化镁微粉MgO>99%,粒径0.5-1μm;抗氧化剂为铝硅合金粉、金属硅粉中的一种或两者组合;超塑化剂为巴斯夫DINCH;粘结剂为热固性丙烯酸树脂,固体份60±2%,粘度10-40s。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透气座砖接缝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原料准备及检验。按技术标准采购原料,并按国标对原料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步:配料。从原料库领取原料,按配方配料;
第三步:细粉均化。将刚玉细粉、活性氧化镁微粉和抗氧化剂放入氧化铝陶瓷球磨机共磨12-24小时,制得均匀共磨粉;
第四步:真空挤泥。先将刚玉颗粒放入真空挤泥机,然后加入超塑化剂和粘结剂混炼2-4分钟,最后加入共磨粉混炼2-5分钟,制成高塑性泥料;
第五步:检验。对第四步的塑性泥料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继续真空混炼、挤泥;
第六步:包装、入库。用含塑料薄膜的编织袋对塑性泥料进行抽真空包装,然后入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为:超塑化剂DINCH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使泥料具有高塑性和低水分特性,利于现场塑性挤压成型,并减轻水分向透气座砖内渗透;真空挤泥机可均化泥料和脱气,使泥料致密均匀、气孔极少,钢渣难以渗透,从而提高抗侵蚀性能。此接缝料蚀损速率低于透气座砖,可有效保护透气座砖,提高透气砖和钢包的服役寿命,使钢包精炼向快节奏、高效率、节能方向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透气座砖接缝料配方:
组分粒度 重量含量
白刚玉颗粒5-0mm63%
白刚玉细粉325目34.8%
活性氧化镁微粉 2%
金属硅粉 0.2%
外加剂
DINCH 0.1%
热固性丙烯酸树脂 4%。
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原料准备及检验。按技术标准采购原料,并按国标对原料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步:配料。从原料库领取原料,按配方配料;
第三步:细粉均化。将刚玉细粉、活性氧化镁微粉和金属硅粉放入氧化铝陶瓷球磨机共磨12-24小时,制得均匀共磨粉;
第四步:真空挤泥。先将刚玉颗粒放入真空挤泥机,然后加入DINCH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混炼3分钟,最后加入共磨粉混炼5分钟,制成高塑性泥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科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洛阳科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56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系统变压器的绕组漏电响应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梯度密度碳化硼陶瓷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