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袋注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76431.7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4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乔斌;钟久安;楼日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共拓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1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袋注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封堵孔内涌水及岩体裂缝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模袋注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地下水流速较高的岩体中,当采用常规水泥浆注入时,水泥浆会随进下水流而流失,不能有效形成水泥浆体,不能实现堵水的作用,传统的灌浆管灌浆方式:采用土工布加工成袋状,再预设注浆管,注浆管与灌浆管绑扎牢固后通过预设注浆管向袋内注浆而使之膨胀,以达到止水或固定灌浆管之目的,再通过灌浆孔口管进行灌浆,以达到封堵岩体上裂缝的目的,然而,该灌浆管灌浆方式除模袋绑扎制作繁琐外,还存在模袋占用灌浆孔空间大,下置困难,且模袋易损坏脱落,成功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下置模袋容易、堵水效果好的模袋注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模袋注浆装置,它包括模袋、外管、模袋注浆管、岩体灌浆管,所述的岩体灌浆管贯穿外管设置,外管的两个端部与相对应的岩体灌浆管焊接,岩体灌浆管与外管之间形成空隙,所述的外管从模袋的上端插入到模袋内,岩体灌浆管贯穿模袋设置,所述的模袋的一端部套在外管的上端部,模袋的另一端部套在外管的下端部,所述的外管的上端部上设置有连通空隙的模袋注浆管,外管的柱面上还设置有多个连通空隙和模袋内腔的通孔。
所述的通孔均匀分布在外管上。
所述的模袋的一端部经端头管卡A卡在外管上。
所述的模袋的另一端部经端头管卡B卡在外管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可经模袋注浆管向空隙中通入水泥浆,水泥浆经通孔进入模袋内,注入的水泥浆液由于模袋的束缚,水泥浆液只难呆在模袋内,不能随水流而流动,而形成水泥结石浆体,在注浆压力的作用下,水泥结石体与孔壁紧密接触,从而堵塞水流通道,实现了快速堵水且堵水效果好。(2)本发明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而且岩体灌浆管不占用模袋的空间,因此,下置模袋更加容易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袋,2-外管,3-模袋注浆管,4-岩体灌浆管,5-端头管卡A,6-端头管卡B,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模袋注浆装置,它包括模袋1、外管2、模袋注浆管3、岩体灌浆管4,所述的岩体灌浆管4贯穿外管2设置,外管2的两个端部与相对应的岩体灌浆管4焊接岩体灌浆管4与外管2之间形成空隙,所述的外管2从模袋1的上端插入到模袋1内,岩体灌浆管4贯穿模袋1设置,所述的模袋1的一端部套在外管2的上端部,模袋1的另一端部套在外管2的下端部,所述的外管2的上端部上设置有连通空隙的模袋注浆管3,外管2的柱面上还设置有多个连通空隙和模袋1内腔的通孔7,通孔7均匀分布在外管2上。
如图1所示,模袋1的一端部经端头管卡A5卡在外管2上;所述的模袋1的另一端部经端头管卡B6卡在外管2上。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先将模袋1和外管2伸入到带有涌水的孔内,并使模袋1的外壁靠近涌水位置,再经模袋注浆管3向空隙中通入水泥浆,水泥浆经通孔7进入模袋1内,注入的水泥浆液由于模袋1的束缚,水泥浆液只难呆在模袋内,不能随水流而流动,而形成水泥结石浆体,在注浆压力的作用下,水泥结石体与孔壁紧密接触,而堵塞水流通道。从而实现堵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共拓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共拓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64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形成右旋糖酐和凝血酶片材的方法
- 下一篇:新抗体药物缀合物(ADC)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