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77860.6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0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14 | 分类号: | H01L33/14;H01L33/06;H01L3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子 发光二极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适用于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提供了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红/绿/蓝量子点发光层和阴极,还包括电荷产生层,且所述电荷产生层层叠设置于所述阳极和所述红/绿/蓝量子点发光层之间。所述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阳极基板;在所述阳极基板上依次沉积电荷产生层和红/绿/蓝量子点发光层;在所述红/绿/蓝量子点发光层上沉积阴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量子点发光二极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是一种新型的电致发光器件,它具备高亮度、低功耗、可大面积溶液加工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如图1所示,传统的QLED通常由阳极(1’)、空穴注入层(2’)、空穴传输层(3’)、红/绿/蓝量子点发光层(6’)、电子传输层(7’)和阴极(8’)构成,其中,所述电子传输层可兼具电子传输和电子注入功能。由于现有的QLED其红、绿、蓝三色量子点发光材料的最高已占轨道(HOMO)能级都非常深,达到-6.5~-7.0eV,下面以设置有独立的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的QLED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其中,1’-3’依次为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6’-9’依次为红/绿/蓝量子点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和电子注入层),导致QLED中空穴的注入与传输势垒非常大,使得红/绿/蓝量子点发光层中空穴与电子的复合几率大幅减小(电荷不平衡造成),最终导致QLED的电流效率(cd/A)与寿命的降低,从而限制了其在电视领域的发展空间。为了使QLED能够应用在电视领域,其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电荷产生层的QLED,旨在解决由于红、绿、蓝三色量子点发光材料较深的HOMO能级导致现有QLED中空穴的注入/传输势垒大、空穴与电子的复合几率低、从而影响QLED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进而限制其在电视领域的应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QLED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QLED,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红/绿/蓝量子点发光层和阴极,还包括电荷产生层,且所述电荷产生层层叠设置于所述阳极和所述红/绿/蓝量子点发光层之间。
以及,一种QLED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阳极基板;
在所述阳极基板上依次沉积电荷产生层和红/绿/蓝量子点发光层;
在所述红/绿/蓝量子点发光层上沉积阴极。
本发明提供的QLED,引入了电荷产生层,所述电荷产生层能够产生大量的空穴,从而使空穴能够高效地注入所述红/绿/蓝量子点发光层。且所述电荷产生层的加入,降低了空穴注入/传输势垒,使得所述阳极与所述红/绿/蓝量子点发光层之间的能量差大幅降低,空穴能够有效传输到量子点中,从而使所述红/绿/蓝量子点发光层中空穴和电子的复合概率最大化,最终大幅提高QLED的电流效率和使用寿命,进而使得所述QLED能够应用于电视领域,在大幅降低能耗的具有较好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的QLED的制备方法,只需在阳极基板上依次沉积个层材料即可,其工艺简单易控,易于实现产业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QLED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QLED的能量带隙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含有阳极、电荷产生层、量子点发光层和阴极的QLED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含有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电荷产生层、量子点发光层和阴极的QLED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78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