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碳纳米管/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薄膜式湿敏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78615.7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6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薛庆忠;潘兴龙;张建强;郭启凯;鲁文博;靳亚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纳米 聚乙烯 吡咯烷酮 薄膜 式湿敏 传感器 | ||
1.基于碳纳米管/聚乙烯吡咯烷酮薄膜式湿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150毫克氧化碳纳米管加入13.5克二甲基甲酰胺,超声分散5分钟,得到氧化碳纳米管分散液;
(2)将1.35克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步骤(1)中所述的氧化碳纳米管分散液中,磁力搅拌直至聚乙烯吡咯烷酮完全溶解,再持续搅拌24小时;
(3)依次用乙醇、丙酮和去离子水在超声波中清洗叉指电极各5分钟;
(4)用微量移液器取步骤(2)中制备的分散液80微升,旋涂至步骤(3)中的叉指电极上,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吡咯烷酮薄膜;将其在室温下干燥12小时,再转至60℃下干燥12小时,得到干燥的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吡咯烷酮薄膜;
(5)将步骤(4)中制备的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吡咯烷酮薄膜置于管式炉中,通入氮气,加热到350℃,保温1小时,低温还原得到碳纳米管/聚乙烯吡咯烷酮薄膜;
(6)在步骤(5)中制备的碳纳米管/聚乙烯吡咯烷酮薄膜的电极接线端处滴涂银胶,便于引出导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861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