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性能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79703.9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9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武行兵;臧强;李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12 | 分类号: | G01N31/12;H01M10/056;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阻燃 性能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性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动力电池的安全性。目前,对于动力电池的安全性研究,已经成为各个电池厂家最为重要的课题。为了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研发人员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壳体防爆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电解液的安全性能研究,主要是考虑在电池异常使用情况下电解液的阻燃性。如何判断电解液阻燃性能的优劣,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尤其是当不同电解液在阻燃性能差别较小时,更是无法通过成品电池进行评价。所以,如何准确地评价电解液的阻燃性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电解液阻燃测试装置,主要是测试电解液的燃烧时间或者自熄时间。从点燃燃烧装置到电解液燃烧结束,由于采取人工记录时间,很容易导致较大的误差,尤其是添加微量添加剂的情况下。考虑到误差,很难比较不同电解液之间的差别。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用于定性比较不同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性能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同时测试不同电解液的阻燃性能,可以较准确地定性比较不同电解液的阻燃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性能测试装置,包括阻燃箱,所述阻燃箱左右侧壁之间设有两个平行的横杆,所述阻燃箱的左侧为浸液区,右侧为燃烧区。所述的浸液区内等间距平行设有多个电解液槽,位于中部的电解液槽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气缸,所述气缸的上部设有连接模块,所述的浸液区纵向设有两个平行的夹具,所述夹具的两端滑动固定在 横杆上,所述的浸液区左右两端对称设有一个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上部连接连接模块,固定装置由两个气缸控制进行上下位移;所述的燃烧区内设有一根燃气管,所述燃气管的一端设有多个燃烧口。
优选地,所述夹具上开设两个螺孔。
优选地,所述的夹具的两端均安装一个不锈钢环,所述的夹具的两端通过不锈钢环套在横杆上。
优选地,两个所述的夹具之间焊接固定不锈钢支杆。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横板,所述横板一侧中部设有凸块,另一侧垂直设有三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呈L形,且方向向下,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垫板,所述凸块、垫板、横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电解液槽的数量为三个。
优选地,所述燃烧口的数量为三个。
优选地,所述阻燃箱采用半封闭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燃气管的一端穿过阻燃箱壁,且在阻燃箱壁的外侧设燃气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以对多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同时进行燃烧测试,通过比较不同电解液的燃烧时间,从而评价不同电解液的阻燃性能。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试误差较小,可定性比较不同电解液的阻燃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性能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性能测试装置的装有玻璃纤维示意图;
图3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性能测试装置的浸泡电解液示意图;
图4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性能测试装置的燃烧示意图;
图5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性能测试装置的浸液区放大图;
图6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性能测试装置中的的固定装置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阻燃箱,2-电解液槽,3-气缸,4-气缸连接模块,5-玻璃纤维,6-螺母,第二螺母7,8-不锈钢环,9-固定装置,第三螺母10,11-不锈钢支杆,12-夹具,13-横杆,14-燃烧口,15-燃气阀门,16-燃气管,91-横板,92-凸块,93-支撑架,94-垫板,95-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97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