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模具外圆加工用的工装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79975.9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77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戈剑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方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3Q16/06;B23B23/0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3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模具 外圆加 工用 工装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模具外圆加工用的工装夹具。
背景技术
前述的玻璃模具外圆的概念是指玻璃模具的背面,即在使用状态下朝向外的表面,也即背对模腔一侧的表面;前述的玻璃模具外圆加工的项目并非限于的如铣外圆、铣边、外圆刻字、开设磨耗板槽腔、开设背心眼(也称挂钉孔),等等。业界对于外圆加工的这些项目(当然并非限于提到的这些项目)除了磨耗板槽腔外或许不会产生理解上的困惑。磨耗板槽腔是用手设置磨耗板(也称耐磨板)的,因为玻璃模具在使用状态是安装在玻璃容器成型机上的,并且与设置在玻璃容器成型机上的抱钳相配合,由抱钳对其频繁夹放,具体而言,每成型一个玻璃容器初坯(针对初模而言)以及每成型一个玻璃容器(针对成型模即成模而言),抱钳对模具夹放一次,于是抱钳与模具接触一次便意味着与模具摩擦一次,久而久之造成模具与抱钳相接触的部位磨损。开设磨耗板槽腔后,可在其内设置磨耗板,在使用过程中,当磨耗板磨损后便可更换,以确保玻璃模具在合理期限内的使用寿命。
前述的工装夹具在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玻璃模具的生产也不例外。所谓的工装夹具是指用于在机械加工中对工件进行夹持或定位,以达到一定工艺要求的特别的装备或工具,通常需要满足在产品生产时无干涉现象、定位准确可靠和操作方便等要求。由于工装夹具具有制造某种产品的专属的特点,因此通用化程度极低,往往由生产机械产品的生产厂商以量体裁衣的方式自行制作,玻璃模具的生产厂商也大多以自制的方式配备各种工装夹具。近几年来,各种中高档的加工中心为广大中小企业所应用,由加工中心加工产品具有速度快和质量好以及标准化程度高等优点,但是如果缺乏与加工中心配套的工装夹具,那么这些优点便无从体现。以将作为工件的玻璃模具付诸加工中心实施诸如侧方、外圆刻字、散热槽、开设定位槽、开设磨耗板槽腔、加工背心眼(挂钉孔)等工序时必须由工装夹具将玻璃模具可靠夹持即锁定,而工装夹具对工件的快速夹持或解除夹持即解锁的可靠与否是保证加工中心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前述加工中心的概念是指备有刀具、钻具之类的工具并且按照程序设定而具有自动换刀、换钻以及经一次夹装后可实现多工序加工的数控机床。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工装夹具的技术信息,如CN102848039B(配置于电火花机上的玻璃模具冲头加工用的夹具结构)、CN103056695B(玻璃模内腔及合缝面加工用的夹具结构)、CN103056693B(玻璃模具内腔及合缝面加工用的工装夹具)、CN103084771B(开合式成型模铰链焊接用的工夹具结构)、CN103273350B(玻璃模具并行面铣加工用的夹具结构)、CN103252670B(玻璃模具毛坯配合面加工用的夹具)、CN101659015B(加工玻璃模具用的工装夹具)、CN101898311B(在玻璃模具毛坯上铣取定位基准面用的夹具)、CN102380777B(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夹具装置)和CN102350651B(结构改进的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夹具装置),等等,等等。并非限于例举的这些专利方案虽然各有独特的技术效果,但是由于受到夹具的干涉而不能使玻璃模具在夹装状态下付诸加工中心在外圆面上完成诸如定位槽的开设、磨耗板槽腔的加工、背心眼即挂钉孔的钻设以及刻字等等。因为若要对外圆面加工,那么只有对玻璃模具的两端端面夹装,例如由工装夹具的尾座机构的定位爪盘上的一组定位爪顶头对准预设在玻璃模具的一端端面的一组工艺定位孔,同时由工装夹具的分隔盘传动机构(例如CN101659015A所称的动力传动机构)的分度盘上的一组分度盘定位爪顶头对准同样预设在玻璃模具的另一端端面的一组工艺定位孔,从而由一组定位爪顶头以及一组分度盘定位爪顶头的协同作用而将玻璃模具处于夹装状态,并且能够完全避免工装夹具的结构体系的部件对玻璃模具外圆面的干涉影响。然而由于已有技术未给出这方面的技术启示,因而目前普遍利用非数控的相关设备如普通铣床、钻床、攻丝机、刻字机各自进行加工,于是工件周转环节多、夹装频繁而难以确保玻璃模具的加工质量,并且不仅加工时间冗长而影响工业化生产效率,而且工人的劳动强度大。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方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东方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99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纱装置
- 下一篇:一种引纱张力自调节吊锭的改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