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个负跨导放大器构成的大电感值、高Q值可调节有源电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80528.5 | 申请日: | 2015-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76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荣;刘鹏;谢红云;金冬月;赵彦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19/094 | 分类号: | H03K19/09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个 负跨导 放大器 构成 电感 调节 有源 | ||
1.三个负跨导放大器构成的大电感值、高Q值可调节有源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负跨导放大器,第二负跨导放大器,第三负跨导放大器,第一电流源,第二电流源,第三电流源,有源反馈电阻,源极负反馈;
其中,第一负跨导放大器由第四NMOS晶体管(M4)构成,第二负跨导放大器由第五NMOS晶体管(M5)构成,第三负跨导放大器由第六PMOS晶体管(M6)构成,三个负跨导放大器首尾相接构成回转器结构,把第六PMOS晶体管(M6)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等效电容CGS6用做负载电容转换为等效电感;第一电流源由第一NMOS晶体管(M1)构成,为第六PMOS晶体管(M6)提供偏置电流,第二电流源由第二PMOS晶体管(M2)构成,为第四NMOS晶体管(M4)提供偏置电流,第三电流源由第三PMOS晶体管(M3)构成,为第五NMOS晶体管(M5)提供偏置电流,通过调节电流源晶体管的第一控制电压VBias1、第二控制电压VBias2与第三控制电压VBias3,实现对有源电感的等效电感值和品质因子Q值的可调节;有源反馈电阻由第七NMOS晶体管(M7)和第七无源电阻Rf并联构成,通过调节第七NMOS管控制电压VCtrl7,可实现对有源反馈电阻等效电阻值的调节,进而实现对有源电感的等效电感值和品质因子Q值的调节;源极负反馈由第八无源电阻R8和第八无源电容C8并联构成;
其中,第四NMOS晶体管(M4)的栅极作为第一负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第四NMOS晶体管(M4)的漏极作为第一负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五NMOS晶体管(M5)的栅极作为第二负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第五NMOS晶体管(M5)的漏极作为第二负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第六PMOS晶体管(M6)的栅极作为第三负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第六PMOS晶体管(M6)的漏极作为第三负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一NMOS晶体管(M1)的漏极作为第一电流源的输入端,第二PMOS晶体管(M2)的漏极作为第二电流源的输入端,第三PMOS晶体管(M3)的漏极作为第三电流源的输入端,第七无源电阻Rf第一端作为有源反馈电阻输入端,第七无源电阻Rf第二端作为有源反馈电阻输出端,第八无源电阻R8的第一端作为源极负反馈的输入端;
其中,第一NMOS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一控制电压VBias1相连接,第一NMOS晶体管(M1)的源极与地相连接,第一NMOS晶体管(M1)的漏极同时与第六PMOS晶体管(M6)的漏极、第七无源电阻Rf第一端、第七NMOS晶体管(M7)漏极相连接;第二PMOS晶体管(M2)的栅极与第二控制电压VBias2相连接,第二PMOS晶体管(M2)的源极与电源相连接,第二PMOS晶体管(M2)的漏极同时与第四NMOS晶体管(M4)的漏极、第五NMOS晶体管(M5)的栅极相连接;第三PMOS晶体管(M3)的栅极与第三控制电压VBias3相连接,第三PMOS晶体管(M3)的源极与电源相连接,第三PMOS晶体管(M3)的漏极同时与第五NMOS晶体管(M5)的漏极、第六PMOS晶体管(M6)的栅极相连接;第四NMOS晶体管(M4)的栅极同时与第七无源电阻Rf第二端、第七NMOS晶体管(M7)源极相连接,第四NMOS晶体管(M4)的源极同时与第八无源电阻R8的第一端、第八无源电容C8第一端相连接;第五NMOS晶体管(M5)的源极与地相连接,第六PMOS晶体管(M6)的源极与电源相连接,第七NMOS晶体管(M7)栅极与第七控制电压VCtrl7相连接,第八无源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八无源电容C8第二端同时与地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05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