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光学系统双反射镜的U型折转光路装调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80853.1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3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许求真;赵飞宇;刘永胜;胡书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云锗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182 | 分类号: | G02B7/182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114 | 代理人: | 张亦凡 |
地址: | 650503 云南省昆明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光学系统 反射 折转 光路装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红外光学系统U型折转双反射装调方法。
技术背景
在红外光学系统中,常温下镜框、镜筒内壁等构件有显著的自发红外辐射,形成内部杂散光,这一点与白光系统有很大的不同。制冷探测器的探测率高,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措施,内部的自发辐射将会淹没景物辐射。为了最大程度地抑制内部杂散光,强制把光学系统的出瞳后置与探测器的冷光栏重合,使探测器的冷光栏成为光学系统的实际出瞳,称冷屏匹配。为了尽量减小热像仪的横向尺寸,在长焦时,头片的口径要求尽可能小,接近系统入瞳,这意味着长焦时入瞳位置须在第一片透镜的附近,而出瞳必须在冷屏处,为此,光学系统采用二次成像完成冷屏匹配。二次成像的引入大大增加了光路长度,其一般会占据光学系统总长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再加上细长状的制冷探测器,又细又长是制冷型光学系统的基本特征。为了达到预定的外包络要求,加反射镜进行光路折转,典型的是双反射镜的U型折转光路,如图1所示,中波制冷型6×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前三片透镜构成变倍前部,第四、第五透镜为二次成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红外光学系统双反射镜的U型折转光路装调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效率低、耗时长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红外光学系统U型折转双反射装调方法。
本发明的红外光学系统双反射镜的U型折转光路装调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斜方棱镜使U型折转双反射的两条光轴的间距拉近,使光轴同时进入自准前置镜,用以测量两光轴的平行性误差;通过自准前置镜测量两光轴形成的双像差,调校反射镜角度达到两光轴平行。
所述的自准前置镜最大口径为Φ50mm,双反射镜折转光轴间距的典型值为50~100mm。
所述的斜方棱镜为偶次反射镜。偶次反射镜置入光路所引入的误差由棱镜本身的加工误差即第一、第二光学平行差决定,与棱镜的摆放位置无关,在测量时只需把斜方棱镜大体放正即可。
所述的反射镜中一块固死,另一块反射镜设置调校环节,直至达到预定要求。
在双反射镜的折转光路中,反射镜的位置特别是角度不对将会破坏光学系统的共轴型,严重时不能使用,如何检测双反射镜的角度就成为U型折转光路装调的一项关键技术。如图2所示,在没有透镜的情况下,两反射镜前的光轴应当平行。使用该方法能填补国内空白,能提高装调效率,降低时长。
本发明给出的装调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测值可靠、快速、过程连续的特点,适合批量生产的在线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反射镜的U型折转光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U型折转光路的双反射光轴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双反射镜的U型折转光路装调方法示意图。
其中,制冷探测器1,自准前置镜2,斜方棱镜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的红外光学系统双反射镜的U型折转光路装调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斜方棱镜3使U型折转双反射折转双反射的两条光轴的间距拉近,使光轴同时进入自准前置镜2,用以测量两光轴的平行性误差;通过自准前置镜2测量两光轴形成的双像差,调校反射镜角度达到两光轴平行。所述的自准前置镜2最大口径为Φ50mm,双反射镜折转光轴间距的典型值为50~100mm。反射镜中一块固死,另一块反射镜设置调校环节,直至达到预定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云锗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昆明云锗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08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射镜多维调整装置
- 下一篇:光学变焦成像系统及相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