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果冻杯热压成型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80860.1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8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钱根来;李康;魏鑫;夏守忠;陈微霞;丁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奕辰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36 | 分类号: | B29C43/36;B29C3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7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果冻 热压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果冻杯热压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热压成型是塑料加工业中简单、普遍之加工方法,主要是利用加热加工模具后,注入试料,以压力将模型固定于加热板,控制试料之熔融温度及时间,以达融化后硬化、冷却,再予以取出模型成品即可。
热压成型有时亦可划分为真空成型,与压缩成型,其施压方式不尽相同。压缩成型大部份是将塑料置于模具加热软化后,再施加压力以成型。而真空成型所加压力来源,可以是单边抽真空,或除在一边抽真空外,另一边辅以高压。与其它加工法比较,热压成型具有模具便宜、成品厚度均匀等优点,其产品从早期军事地图模型及飞机机罩,到现在已可制成冰箱门的内衬、汽车档泥板、汽车底盘、软质饮水杯、标示牌、包装材料及其它厚度均匀的产品。热强度及热延伸是与塑料记忆有关的两种特性。热强度是塑料受热后所剩下的强度。有些塑料受热后会失去所有的强度而变成软质黏糊状,但有些塑料受热后仍具有强度反弹性。具有高的热强度塑料,可以在模具上进行延伸,但低的热强度塑料延伸时很快就会撕裂。因此具有强的热强度材料即为具有高的热撕裂强度材料。
目前现有的针对果冻杯的热压成型模具结构复杂,大多采用金属型芯,造成制品加工效果不好,同意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预热的塑料片材进行对压成型,采用橡胶型芯,加工效果好,加工效率高,操作方便可靠的果冻杯热压成型模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果冻杯热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垫板、上模板、内六角螺钉、下模板和下模垫板,所述上模板设在上模垫板下方,所述上模板通过内六角螺钉与上模垫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模板设在下模垫板上,所述下模垫板通过内六角螺钉与下模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设置有镶圈,所述镶圈外侧设置有型芯,所述型芯下方设置有型腔镶块,所述型芯与型腔镶块之间设置有型腔,所述下模垫板两端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上设置有导套,所述导柱与导套滑动连接,所述导套与上模垫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冷却水接头,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进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与型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型腔厚度为2-3mm。
作为优选,所述型芯设有四个。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垫板厚度为2-2.2cm。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垫板厚度为1.8-2cm。
本发明解决的另一项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果冻杯热压成型模具的型芯的加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分数配比将生胶60-70份、石蜡4-5份、硬脂酸2-3份、松香3-4份、乙氧基喹啉4-8份、有草酸1-2份和琥珀酸0.8-1份,进行粉碎处理成40-50目颗粒,充分混,备用;
2)将步骤1)中的原料进行80-90℃塑炼15-20分钟,进行搅拌,保持原料混合,备用;
3)将纤维棉8-10份、纤维麻3-6份和碳纤维2-4份一同加入到步骤2)的原料中混合,加热至50-60℃保持5-8分钟,使用延压机制成板状原坯;
4)将步骤3)所得原坯经过车削和铣削即可制得型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置的导柱与导套能够保持热压成型操作方便,容易施加压力,型芯采用橡胶制成,保持较高的强度和防老化性能,可以保持加工效果好,避免造成制品损坏,型芯、型腔镶块和型腔能够保持制品成型高效,加工效率高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果冻杯热压成型模具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奕辰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奕辰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08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