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致密硅砖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82237.X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6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李培孝;林佩玉;姜杰;徐文相;解西军;王敬兰;吴茂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耐火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41/52 | 分类号: | C04B41/5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31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强 致密 硅砖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焦炉、热风炉用硅质耐火材料,具体涉及一种高强致密硅砖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先进焦炉的设计方向是高效、长寿、节能和环保,硅砖的各项性能直接影响着焦炉技术的先进性。长期以来,人们多关注硅砖的强度、热震、荷重软化等耐火性能,以求焦炉尽可能的长寿命。但随着节能与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化,企业要求焦炉在炼焦过程中节省煤气消耗,同时减少COx和NOx的排放。焦炉的燃烧室及碳化室除长期遭受1300℃以上的高温作用外还承受上部砌体及设备的静荷重,装煤车及推焦机在工作时的动负荷,煤结焦时膨胀所产生的压力,推焦时与焦炭的摩擦作用等,因此要求硅砖需具有高的强度,强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寿命越高。焦炉的节能主要有两种方法:(1)降低炭化室炉墙厚度;(2)提高炭化室炉墙用耐火材料的热导率。但减薄炉墙厚度势必会降低结构单元的强度,导致整体结构强度的降低,最终造成炉墙寿命的下降。所以,在焦炉的节能措施中,炭化室炉墙选用具有高热导率的材料是非常合适的选择。硅砖作为焦炉上应用的主要耐火材料,其导热性能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提高热导率的重要途径主要是降低硅砖的气孔率、提高密度,同时硅砖的强度、耐磨性能等也同时得到提高。
热风炉是一种蓄热式的热交换器,为高炉的高效操作提供一定风温的热风。现代高炉炼铁技术的提高与采用了热风炉高风温技术是分不开的,风温越高越有利于提高高炉的作业效率和降低焦比。目前平均风温达1100℃~1250℃,个别热风炉风温高达1350℃,这为高炉的高效运行和节能降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硅砖由于在高温下的极好热震稳定性、高的高温强度、蠕变率低、价格适中等优点,所以一直是热风炉中高温部位格子体中使用的最主要耐火材料。耐火材料的热交换能力除与换热面积有关外,还与其热传导和热容量有关,而热传导和热容量与耐火材料的体积密度有关。材料比热一定的情况下,体积密度越大,热容量越大,热传导能力越大,热交换能力越强,越容易获得稳定的高风温。
普通硅砖的体积密度一般在1.80~1.86g/cm3,气孔率一般在19~23%,耐压强度一般在30~50MPa。体积密度大于1.90g/cm3、气孔率低于18%的硅砖为致密硅砖,耐压强度一般大于60MPa。因此,生产高强致密硅砖是现代焦炉、现代热风炉的共同要求。
早在六十年代初期,美、西德、日、苏等国就进行了一些试验,如在硅砖配料中加入TiO2、Fe2O3、Cu2O、CaO等进行制砖试验和生产高密度硅砖,虽然砖的气孔率有所降低、体积密度和强度有所升高,但这些添加物对硅砖来说均为杂质,会显著降低硅砖的高温性能。我国也进行了含铁焦炉硅砖的试验开发;近期,研究人员又通过添加金属Si、SiC、Si3N4等添加物来研制高导热性、致密硅砖,但这些添加物价格昂贵,使致密硅砖的成本显著升高,同时还存在着生产过程中易产生裂纹、颜色异常等问题。目前为止,还没有体积密度大于1.90g/cm3、气孔率小于18%的致密硅砖成功应用到焦炉或热风炉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致密硅砖的生产方法,该硅砖具有高导热性、高强度和高的蓄热性能,并保持硅砖其它综合优良性能,能同时满足焦炉、热风炉长寿、节能和高效生产的需要;所述生产方法工艺简单、易于实施。
本发明所述的高强致密硅砖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浸硅溶胶:浸硅溶胶过程采用如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a、将烧成的硅砖在硅溶胶中浸泡,然后烘干,烘干后再浸泡烘干,反复浸泡烘干几次;
b、将烧成的硅砖放到密闭容器中抽真空后,放入硅溶胶0.5~1小时后烘干;
(2)将步骤(1)得到的浸硅溶胶后的硅砖进行热处理,即得所述的高强致密硅砖。
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耐火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耐火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22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黑底花斑复合唐钧釉及使用其制备钧瓷的工艺
- 下一篇:仿真调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