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井下气体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82312.2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1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慧;唐治;王学滨;白春红;解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7/00 | 分类号: | E21F7/00;E21B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30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井下 气体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下气体测定装置,具体是一种多功能井下气体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瓦斯事故仍然是煤矿事故中造成重大死亡和死亡人数最多的事故。具有突发性和严重性的特点,一次死亡人数在3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中,其占据首位。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随着煤岩剥离开采工作的进行,地面空气进入井下以后,由于井下有机物的腐烂、煤炭氧化、爆破作业以及煤层赋存的有害气体解吸附等因素的影响,井下空气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井下发生灾变事故以后,产生了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着矿工生命。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为了保障工人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应该对井下气体成分进行严格控制,同时根据检测出的井下气体种类和含量,能够预测出煤炭自燃氧化程度防止煤炭自燃、判别灾变时期爆炸危险程度。因此,必须对煤矿空气成分和灾变时期混合气体进行气体分析和检测,能有效遏制矿井火灾、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对有毒有害化学气体的定量分析常采用气相色谱法、电化学检测法和红外光谱法等。现有的检测方法,通常是检测人员定期进行检测,不够系统,无法对矿区进行全面的检测,安全隐患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井下气体测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井下气体测定装置,包括井下声光报警器、检测仪、电磁阀门、吸气端口、红外傅里叶变换干涉仪模块、抽气管道、抽风机、数据采集处理模块、井外声光报警器和控制主机,所述抽气管道排布在矿井的顶部,按照操作区域进行设置,且每个区域内的抽气管道均通过阀门连接总管道,总管道连接抽风机的抽风端,抽风机电连接控制主机;所述抽气管道的底部设置若干个吸气端口,吸气端口的侧壁上相对安装红外傅里叶变换干涉仪模块和检测仪,红外傅里叶变换干涉仪模块上安装红外光源,每个吸气端口下方的井壁上均设置一个井下声光报警器,井下声光报警器连接控制主机,所述检测仪均连接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而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控制主机,所述控制主机还连接井外声光报警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每个吸气端口的底部均安装电磁阀门,电磁阀门电连接控制主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井外声光报警器设置在办公室或者调度室,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发现瓦斯隐患,做出正确的工作分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本发明的工作方法为:初始时,控制主机控制抽风机对抽气管道进行抽气,根据井下工作的地段,选择开启相应的抽气管道,当吸气端口内设置红外傅里叶变换干涉仪模块和检测仪构成的瓦斯光谱检测装置,检测到瓦斯信号时,立即将检测信号传送到控制主机上;
瓦斯光谱检测装置与吸气端口在井下构成定点指示系统,当检测的瓦斯后,快速的判断出哪条矿道发生了瓦斯泄露隐患,办公室或者调度室内工作人员及时做出应急策略;
同时井内的井下声光报警器发出报警,使得井内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得到预警,从而撤离。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控制主机同时控制未检测到瓦斯区域的电磁阀门关闭,并增大抽风机的工作功率,将瓦斯被快速抽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红外傅里叶变换干涉仪模块和检测仪,对流经吸气端口的气体进行光谱分析,通过控制主机分析出煤矿井下甲烷、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同时光谱分析速度快,能够及时进行预警。本发明能够建立井内检测网点,定点检测瓦斯泄露和定点处理泄露,能够第一时间检测的瓦斯,同时发出报警进行疏散撤离,预警快速全面,从而减少煤矿投资,提供强大的自动管理能力,实现远距离测量,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23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