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张绝缘子更换工具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83310.5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8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罗步升;林志超;黄笑辉;周钦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51600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子 更换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维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张绝缘子更换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10KV电力供电线路中,更换具有缺陷的绝缘子大都采用断电式,即在停电条件下进行检修及更换,如此便会导致线路供电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用电不便的情况,亦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耐张绝缘子更换工具,它具有带电更换耐张绝缘子、便于操作、安全性高的特点。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张绝缘子更换工具,包括第一绝缘端板、第二绝缘端板、卡线器、至少两块卡板和至少两根能够伸缩的绝缘拉杆,绝缘拉杆上设有控制伸缩的控制把手;第一绝缘端板和第二绝缘端板分别设置在绝缘拉杆的两端,与至少两根绝缘拉杆共同构成绝缘紧线架;卡板架设在至少两根绝缘拉杆上,卡板上设有内凹的用于支撑耐张绝缘子的弧形缺口,相邻两卡板之间穿设有连接杆,至少两块卡板与连接杆共同构成能够放置绝缘子的托架;卡线器设置在第一绝缘端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拉杆包括绝缘的拉力杆和绝缘的伸缩螺杆,拉力杆的一端与伸缩螺杆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把手设置在伸缩螺杆上,所述第一绝缘端板设置在伸缩螺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绝缘端板设置在拉力杆的另一端,所述卡板设置在拉力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力杆包括外杆和内杆,内杆设置在外杆的腔内,外杆上设有锁定装置,通过控制锁定装置调节内杆伸出外杆腔内的长度,所述第二绝缘端板设置在外杆的端部,至少两块所述卡板都设置在外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绝缘端板与锁定装置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杆上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定位栓,定位栓与定位孔相适配,通过控制定位栓插入定位孔调节所述内杆伸出所述外杆腔内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力杆的一端与所述伸缩螺杆的一端螺纹式连接或者通过销钉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板的弧形缺口为半圆形,所述卡板的底面为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紧线架为矩形或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端板的中部设有第一卡口,所述卡线器的一端通过销钉固定在第一卡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端板的中部设有第二卡口。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上述的耐张绝缘子更换工具中,第一绝缘端板上的卡线器用于夹持住带电的输电导线,第二绝缘端板用于固定,如固定在架设输电导线的架塔、电线杆等装置上;第一绝缘端板、第二绝缘端板用于固定住多根绝缘拉杆,共同构成一整体——绝缘紧线架,它可为矩形或梯形,用于临时代替待更换的耐张绝缘子,承载线路张力,从而具有带电更换耐张绝缘子的特点,即能够在不断电的情况下更换耐张绝缘子;卡板与连接杆共同构成的托架,用于放置新的耐张绝缘子(耐张绝缘子放置在弧形缺口和连接杆上),避免由人力负担;控制把手用于调节绝缘拉杆的伸缩,绝缘拉杆伸长时便会将待更换的耐张绝缘子与输电导线的连接部位撑开,此时由绝缘紧线架承载线路张力,便可进行耐张绝缘子的更换,该方式也更利于操作人员的安全,然后再将绝缘拉杆缩短,便会使新的耐张绝缘子与输电导线连接在一起,至此,已完成耐张绝缘子的更换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耐张绝缘子更换工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耐张绝缘子更换工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耐张绝缘子更换工具中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绝缘拉杆,11、拉力杆,111、外杆,112、内杆,113、锁定装置,114、定位孔,12、伸缩螺杆,121、控制把手,20、第一绝缘端板,21、第一卡口,30、第二绝缘端板,31、第二卡口,40、托架,41、卡板,411、弧形缺口,42、连接杆,50、卡线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33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输电线路行走机器人及越障方法
- 下一篇:一体化35kV变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