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分箱合箱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84163.3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8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同帮;沈永华;费巍峻;应浩;洪华泽;朱恒斌;胡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33/04 | 分类号: | B22D3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09 | 代理人: | 余木兰 |
地址: | 3100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分箱合箱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箱合箱机,尤其是涉及一种连续分箱合箱机,它属于铸造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铸造行业中,生产线运行效率决定了生产效率。铸型以连续方式输送比脉动方式输送运行效率高出很多,但现阶段铸造机械装备中,不能完成对连续输送铸型的分箱合箱工作,导致铸型连续输送生产运行模式难以进一步推广。
公开日为2013年01月02日,公开号为202639251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名称为“开、合箱机”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包括框架,框架的下部有输送架,输送架上
有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主动滚轮通过链条连接,轨道固定在框架的顶部,框架顶部有运箱气缸,运箱气缸的缸杆端部有拉板。该专利主要是在生产曲轴的铸造流水线上不用人工给铁模砂箱的上箱和下箱分开或合在一起,效率低,不能实现连续开、合箱,且结构也不同,故其还是存在上述缺陷。
因此,提供一种连续分箱合箱机,实现对连续输送铸型的连续开合箱工作,提高铸造行业机械装备制造的自动化水平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实现对连续输送中的砂箱进行分箱合箱工序,有效地缩短了开合箱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占地空间小,安全可靠的连续分箱合箱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连续分箱合箱机,包括主动牵引链轮、从动牵引链轮和牵引链条,所述主动牵引链轮通过牵引链条与从动牵引链轮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宽辊道、下窄辊道、导向轨和多个升降机,所述多个升降机均固定在牵引链条上,导向轨固定在上宽辊道和下窄辊道的内侧;对连续输送中的砂箱进行分箱合箱工序,开合箱动作由机械机构实现,无需信号检测等手段,开合箱动作更加可靠,提高了生产效率,占地空间小。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升降机包括机座、导向座、承载柱、承接板、轨迹轮和多对夹紧导向轮,所述机座的两侧面设置有多对夹紧导向轮,导向座固定在机座上,该机座上开有通孔,承载柱与该通孔匹配,承载柱的一端与承接板固定,该承载柱的另一端设置有两只轨迹轮。
作为优选,本发明每个所述升降机的机座下底面均固定有两条牵引链条,该牵引链条装配在两只主动牵引链轮和两只从动牵引链轮上。
作为优选,本发明还包括轨迹轨道,所述轨迹轨道的几何中心面与主动牵引链轮和从动牵引链轮的几何中心面重合。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轨迹轨道的两头端的轨道为半圆形,其圆心轴线与主动牵引链轮和从动牵引链轮的轴线重合。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通孔的尺寸大于承载柱的外径尺寸;防止承载柱伸缩时与该通孔产生摩擦。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承接板的上表面的两侧设置有挡边。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承接板的下底面设有四根导杆,该四根导杆均与承接板连接。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导向轨在长度方向上的两头端设置成倒斜角;易于夹紧导向轮滚入导向轨中。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实现了对连续输送中的砂箱进行分箱合箱工序,提高铸造领域装备制造水平;2)切实有效地缩短了开合箱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3)开合箱动作由机械机构实现,无需信号检测等手段,开合箱动作更加可靠;4)本发明安装在生产线正下方,不占用生产面积,节省了场地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行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动牵引链轮1,从动牵引链轮2,牵引链条3,上宽辊道4,下窄辊道5,导向轨6,升降机7,轨迹轨道8,机座9,导向座10,承载柱11,承接板12,轨迹轮13,夹紧导向轮14,导杆15,轨迹槽16,上砂箱17,下砂箱18,水平段一D,上升段E,过渡段一F,分箱段G,工艺处理段H,合箱段I,过渡段二J,下降段K,水平段二L,回用段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41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织机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储纬器用光电感应减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