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510584660.3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6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锦宇;宋国;薛红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锦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83/04;C08L47/00;C08L31/04;C08K13/04;C08K7/14;C08K3/34;C08K3/22;C08K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聚碳酸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目前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得了工业化生产。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虽然PC材料及其合金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技术的进步,人们对PC材料的应用不断提出越来越高的耐温要求。如汽车高反射前灯外罩,聚光灯壳体,焊孔套管,热蒸汽消毒安全阀、医用高温消毒器皿等,要求使用的透明PC材料维卡软化温度高达180℃,而普通的PC材料只能达到145℃,难以达到其使用要求。目前能达到要求的只有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共聚碳酸酯PC-HT(商品名为“雅霸”),但由于其复杂的聚合工业使其市场售价居高不下,难以在市场上大量推广应用。倘若能通过简单的共混,而生产出高耐温的透明的PC材料,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普通的PC材料耐高温程度只能达到145℃,而现有产品雅霸虽能克服该问题,但是工艺复杂,成本高,不能被广泛的使用,提供了一种耐高温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废弃聚碳酸酯材料预处理、改性和混合共聚等步骤制得耐高温聚碳酸酯,本发明制得聚碳酸酯耐高温,温度可达190~200℃,同时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1)取4~6kg废弃聚碳酸酯材料,用清水将其表面洗净,放入烘箱中烘干,再将其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20~150目颗粒物,然后放入容器中,向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40%的盐酸溶液淹没颗粒物2~3cm,搅拌10~20min,过滤干燥;
(2)将上述干燥后的废弃聚碳酸酯颗粒物,放入熔融炉中,温度设定为300~450℃,待其全部熔融后,保持温度4~6h,然后缓慢降温,降温速度为8℃/min,降温至150~180℃时,向其中加入400~600mL聚醚亚胺,300~400g的100~200目硅酸镁,搅拌10~15min,冷却至30~35℃,可得固体;
(3)将所得的固体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80~100目颗粒物,将其放入反应釜内,向其中加入800~900mL三羟甲基丙烷、130~180g三氧化二锑及100~120g氯化铵,向其中充入氮气,进行氮气保护,搅拌加热,加热速度为10℃/min,待温度升温至300~320℃后,保持温度8~12h;
(4)待上述保温结束后,降温至150~180℃,然后向其中40~50g聚异戊二烯、110~120g玻璃纤维,200~270g聚二甲基硅氧烷,130~160g聚醋酸乙烯,搅拌2~4h,再升温至200~240℃,搅拌30~40℃,出料;
(5)将上述的所得的出料物降温冷却至85~90℃,放料到预先加入甲苯与丁酮混合溶剂的稀释釜,其混合溶剂的加入量为每克出料物添加2mL,搅拌至釜温低于48℃时,停止搅拌,出料即可得耐高温聚碳酸酯。
所述的甲苯与丁酮混合溶剂为甲苯与丁酮体积比为1:1混合均匀。
本发明的应用:将所制得耐高温聚碳酸酯放入熔融炉中,在温度300~350℃下呈熔融状态,倒入塑料模具中成型后,冷却至室温将其取出即可制成聚碳酸酯塑料,在180~190℃下使用,不融化,不破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具有耐高温性能,耐高温可达180~190℃;
(2)制备操作步骤简单,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锦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锦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46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桥制动力试验夹具
- 下一篇:一种电表箱壳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