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85619.8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8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惠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顺唐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08 | 分类号: | D01F8/08;D01F8/10;D01F8/16;D01F1/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马广旭 |
地址: | 215425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湿性 聚丙烯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纤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丙烯腈纤维是主要以聚丙烯腈为原料所制成的合成纤维。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已制得聚丙烯腈但因没有合适的溶剂,未能制成纤维。1942年,德国人H.莱因与美国人G.H.莱瑟姆几乎同时发现了二甲基甲酰胺溶剂,并成功地得到了聚丙烯腈纤维。1950年,美国杜邦公司首先进行工业生产。以后,又发现了多种溶剂形成了多种生产工艺。1954年,联邦德国法本拜耳公司用丙烯酸甲酯与丙烯腈的共聚物制得纤维,改进了纤维性能,提高了实用性,促进了聚丙烯腈纤维的发展。1984年,聚丙烯腈纤维的世界产量为2.4Mt。
目前,现有技术中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方法,均是常规方法,制备的聚丙烯腈纤维往往都具有较强的耐热和耐腐蚀性能,但是在吸湿性能方面则较差,不利于后续染色等处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醇和聚氨酯,加热熔融,得初料;
(2)取季戊四醇和磷酸二氢铵,粉碎成细粉,加入到上述初料中,加入十溴联苯醚,搅拌,得中间料;
(3)取氧化锂和二氧化硅,与上述中间料混合,或者再加入粘合剂,继续熔融搅拌,纺丝,即得。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搅拌条件为:300-500r/min搅拌10-20h。
作为另一种优选,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比例如下:
聚丙烯腈纤维50份、聚乙烯醇5-15份、聚氨酯2-12份、季戊四醇2-8份、磷酸二氢铵1-7份、十溴联苯醚2-6份、氧化锂0.1-0.9份、二氧化钛0.1-0.5份。
作为另一种优选,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比例如下:
聚丙烯腈纤维50份、聚乙烯醇8-12份、聚氨酯4-10份、季戊四醇4-6份、磷酸二氢铵2-6份、十溴联苯醚3-5份、氧化锂0.3-0.7份、二氧化钛0.2-0.4份。
作为另一种优选,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比例如下:
聚丙烯腈纤维50份、聚乙烯醇10份、聚氨酯7份、季戊四醇5份、磷酸二氢铵4份、十溴联苯醚4份、氧化锂0.5份、二氧化钛0.3份。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聚乙烯醇的分子量为2000-6000。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聚氨酯的分子量为1000-3000。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粘合剂与聚丙烯腈纤维的重量比为(1-5):50。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聚丙烯腈纤维的直径为0.4-0.8mm。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所得聚丙烯腈纤维不仅具有现有技术中聚丙烯腈纤维的优势,最重要的是能够显著提高聚丙烯腈纤维的吸湿性能,整体性能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组方:
聚丙烯腈纤维50份、聚乙烯醇5份、聚氨酯2份、季戊四醇2份、磷酸二氢铵1份、十溴联苯醚2份、氧化锂0.1份、二氧化钛0.1份、粘合剂1份。
所述聚乙烯醇的分子量为2000,所述聚氨酯的分子量为1000。
制备方法:
(1)取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醇和聚氨酯,加热熔融,得初料;
(2)取季戊四醇和磷酸二氢铵,粉碎成细粉,加入到上述初料中,加入十溴联苯醚,搅拌,得中间料;
(3)取氧化锂和二氧化硅,与上述中间料混合,再加入粘合剂,继续熔融,300r/min搅拌10h,纺丝,即得。
所述聚丙烯腈纤维的直径为0.4-0.8mm。
实施例2
组方:
聚丙烯腈纤维50份、聚乙烯醇15份、聚氨酯12份、季戊四醇8份、磷酸二氢铵7份、十溴联苯醚6份、氧化锂0.9份、二氧化钛0.5份、粘合剂5份。
所述聚乙烯醇的分子量为6000,所述聚氨酯的分子量为3000。
制备方法:
(1)取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醇和聚氨酯,加热熔融,得初料;
(2)取季戊四醇和磷酸二氢铵,粉碎成细粉,加入到上述初料中,加入十溴联苯醚,搅拌,得中间料;
(3)取氧化锂和二氧化硅,与上述中间料混合,再加入粘合剂,继续熔融,500r/min搅拌20h,纺丝,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顺唐化纤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顺唐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56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