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等时延传输多芯光缆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86673.4 | 申请日: | 201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75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郑新杰;贺言;祁庆庆;陈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输 光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时延传输多芯光缆,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分布的多芯光纤带、内护层、芳纶纱和外护层,多芯光纤带包含若干根光纤,并由若干根光纤通过涂覆丙烯酸酯再固化的方式一次成型,内护层均匀地挤塑在多芯光纤带的四周,内护层中设有多个增强元件,芳纶纱均匀地分布在内护层的四周,外护层均匀地挤塑在所述芳纶纱的外部。本发明,多芯光纤带通过若干根光纤涂覆丙烯酸酯再固化的方式一次成型,可避免光纤之间相互移动,导致的长度差异,再通过增强元件的定位作用提高各个光纤之间相对的稳定性,使得光缆内各路光纤长度差小于0.03%,实现各路光纤信号的同步传输,从而避免了因光纤传输时延差过大,导致的信号失真及不同步问题,成本低,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用光缆,具体涉及一种等时延传输多芯光缆。
背景技术
在雷达信号传输系统中,传统的传输线大多为金属电缆,但金属电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着地电位差干扰、雷击、电磁干扰及信号质量下降等问题,而且传输信息量及传输速率受限。
光纤通信系统则有效的避免了这些问题,不过当多路光纤同时传输数据时,光纤传输会存在时延差,各路光纤信号到达接收端的时间不一致,直接影响到控制系统对信号的频谱分析,从而出现信号失真。
光纤传输时延的原理:如果不考虑色散,当光脉冲信号在光纤中以群速度v传播时,脉冲时间时延的长短△t正比于光纤的长度L,即
△t=L/V=Ln/c;
式中n为光纤的群折射率,c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故光纤的长度,直接决定了时延的长短。如何解决多芯光缆内各光纤的长度差成为关键问题。经研究证实,多芯光缆内各光纤长度差最大值在满足小于0.03%时,就可达到系统传输需求。
传统的多芯光缆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各个光纤放线张力的差异,光缆结构带来的各光纤活动空间的差异,以及光缆在后期弯曲时导致的各光纤受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光纤的长度值,长度差值会在0.1%~0.3%之间,远远无法满足雷达光纤信号传输系统用光缆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多芯光缆的长度差无法满足雷达光纤信号传输系统用光缆的要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等时延传输多芯光缆,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分布的多芯光纤带、内护层、芳纶纱和外护层,所述多芯光纤带包含若干根光纤,并由若干根所述光纤通过涂覆丙烯酸酯再固化的方式一次成型,所述内护层均匀地挤塑在所述多芯光纤带的四周,所述内护层中设有多个增强元件,所述芳纶纱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内护层的四周,所述外护层均匀地挤塑在所述芳纶纱的外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内护层的中部开有用于插装所述多芯光纤带的矩形内孔,所述矩形内孔与所述多芯光纤带之间设有间隙。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增强元件镶嵌在所述内护层的内部,并分布于所述矩形内孔的短边的两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内护层采用阻燃塑料挤塑成型。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增强元件由非金属纤维增强塑料杆组成,所述增强元件的数量为2~4根。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芳纶纱与所述内护层之间采用绞合的方式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多芯光纤带包含有2~48根光纤,所述光纤呈带状结构排布。
本发明,多芯光纤带通过多根光纤采用涂覆丙烯酸酯再固化的方式一次成型,可避免光纤之间由于相互移动导致的长度差异,再通过增强元件的定位作用来提高各个光纤之间相对的稳定性,使得光缆内各路光纤长度差小于0.03%,实现了各路光纤信号的同步传输,从而避免了因光纤传输时延差过大,导致的信号失真及不同步问题,本发明成本低,可靠性高,性能稳定,环境性能及机械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66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