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永磁变速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87275.4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6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向东;周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向东 |
主分类号: | H02K49/10 | 分类号: | H02K49/1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李帅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永磁 变速 离合器 | ||
本发明属于离合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稀土永磁变速离合器,包括第一轴体、第二轴体和调制环,所述第一轴体的轴端安装有与第一轴体同步旋转的内磁转子,所述第二轴体的轴端、内磁转子相对应的位置上安装有与第二轴体同步旋转的外磁转子,所述外磁转子与内磁转子之间设置有调制环,所述调节器与调制环固定连接,通过调节调节器,使调制环沿第一轴体轴向移动来改变内磁转子与外磁转子之间的作用面积,进而改变内磁转子与外磁转子之间的传递扭矩。本发明既可以实现扭矩的传递和断开,在扭矩传递的过程中还可以起到减速或增速的作用,具有结构简单、无接触传递扭矩、无磨损、无需润滑、轻载启动和过载保护、可靠性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离合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永磁变速功能的离合器,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精巧,运行稳定,可靠性好的稀土永磁变速离合器。
背景技术
离合器是将传动部件进行切断或重新连接的部件,用以决定动力输入的时机。传统的机械式离合器由于采用机械式配合进行传动,会产生一些不可消除的问题,如机械疲劳、摩擦损耗、震动噪音等,必须使用润滑油进行润滑,才能保证机械运动的稳定性,但是用久了之后,会由于机械振动或磨损导致密封性能降低,造成漏油。电磁离合器由于需要接入电路,使用范围较窄,并且依赖电力通断,若电路故障,则离合器出故障率增加,并且修复较为麻烦。液力离合器由于采用油作为传动介质,易造成漏油,故障率高。
并且,一般的离合器在接合后,不能进行变速,还需要增加变速箱进行变速变矩调节,变速箱大多也是机械式传动,也会产生如机械疲劳、摩擦损耗、震动噪音等问题,必须使用润滑油进行润滑,才能保证机械运动的稳定性,但是用久了之后,会由于机械振动或磨损导致密封性能降低,造成漏油。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稀土永磁变速离合器,该永磁变速离合器具有结构精巧,运行稳定,可靠性好的特点。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稀土永磁变速离合器,其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稀土永磁变速离合器,包括第一轴体、第二轴体和调制环,所述第一轴体的轴端安装有与第一轴体同步旋转的内磁转子,所述第二轴体的轴端、内磁转子相对应的位置上安装有与第二轴体同步旋转的外磁转子,所述内磁转子外壁上和外磁转子内壁上均分布永磁体,所述外磁转子与内磁转子之间套设有调制环,所述调制环由间隔分布的调磁材料组成,并且内磁转子、外磁转子和调制环三者同轴,所述调制环固定连接调节器,通过调节调节器,使调制环沿第一轴体轴向移动,实现调制环啮合或脱开,来改变内磁转子与外磁转子之间的传递扭矩。
如上所述的稀土永磁变速离合器,所述调节器套设在第一轴体上,与第一轴体轴向活动连接,可以减少安装空间。
如上所述的稀土永磁变速离合器,还包括设于外磁转子外侧的固定支撑,所述调节器与固定支撑活动连接,固定支撑可以保护内侧的机构不受损坏。
所述第一轴体为输入轴,第二轴体为输出轴,调节调制环与内磁转子和外磁转子啮合,可实现传动系统的减速增扭;调节调制环与内磁转子和外磁转子脱开,则断开内磁转子和外磁转子扭矩的传递。
所述第二轴体为输入轴,第一轴体为输出轴,调节调制环与内磁转子和外磁转子啮合,可实现传动系统的增速减扭;调节调制环与内磁转子和外磁转子脱开,则断开内磁转子和外磁转子扭矩的传递。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稀土永磁变速离合器,通过调节调节器,使调制环沿第一轴体轴向移动来改变内磁转子与外磁转子之间的作用面积,进而改变内磁转子与外磁转子之间的传递扭矩,既可以实现扭矩的传递和断开,在扭矩传递的过程中还可以起到减速或增速的作用,具有结构简单、无接触传递扭矩、无磨损、无需润滑、轻载启动和过载保护、可靠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述的一种稀土永磁变速离合器啮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向东,未经王向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72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