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瓜棒孢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88060.4 | 申请日: | 201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3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高苇;王勇;张春祥;刘晓琳;霍建飞;郝永娟;刘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7/00 | 分类号: | A01G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瓜 叶斑病 抗性 鉴定 方法 | ||
1.一种快速鉴定黄瓜对多主棒孢引起的棒孢叶斑病的抗性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列步骤:①以新鲜、健康、完整的黄瓜真叶作为侵染鉴定材料;②在本鉴定中以无菌的多主棒孢毒素滤液为接种体;③将步骤中②配得的无菌毒素滤液无损伤悬滴接种于步骤①的黄瓜离体叶片上;④接种后,将叶片放置于铺有两层滤纸的塑料托盘中保湿培养;⑤将接种后的叶片25℃下培养3d后,观察多主棒孢毒素对离体叶片的侵染情况,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接种叶片上的病斑直径,通过叶片上侵染病斑的平均大小鉴定不同黄瓜品种对多主棒孢的抗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瓜棒孢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中介绍的本鉴定方法采用的鉴定材料是黄瓜3片真叶叶龄植株上生长的第2片真叶的离体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瓜棒孢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按如下方法操作:将活化的多主棒孢接种于Czapek液体培养基中,120rpm/min,摇床培养21d后,采用双层纱布过滤培养液,除去菌丝体,回收滤液,将回收到的滤液离心5000rpm/min,30min后,收集上清液,采用0.45μm微孔滤膜进行过滤除菌,回收无菌滤液作为抗病性鉴定的接种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瓜棒孢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的具体操作是:在每个不同品种的离体叶片上无损伤悬滴接种4点,每点接种20ul的步骤②中配得的毒素滤液,并每个待鉴定品种均以无损伤悬滴接种20ul无菌水为对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瓜棒孢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④所述的黄瓜离体叶片保湿,主要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两层滤纸用15ml无菌水浸湿,并将黄瓜离体叶片的叶柄基部用被无菌水浸湿的医用脱脂棉包裹,最后将塑料托盘用保鲜袋覆盖保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瓜棒孢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⑤的黄瓜棒孢叶斑病的抗性鉴定标准如下:
免疫(I),侵染点无侵染;
高抗(HR),侵染点发生侵染,出现褪绿变黄的小点,病斑直径小于5mm;
中抗(MR),侵染点发生侵染,出现褪绿变黄的小点,病斑直径5~10mm;
中感(MS),侵染点发生侵染,出现褪绿变黄圆形病斑,病斑直径10~15mm;
高感(HS),侵染点发生侵染,出现褪绿变黄圆形病斑,病斑直径大于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806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