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合式被动微混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90002.5 | 申请日: | 201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6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金;刘湘琪;朱泽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13/00 | 分类号: | B01F1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式 被动 混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流控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合式被动微混合器。
技术背景
微流控系统是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是集采样、稀释、混合、反应、检测、分离等于一体的系统,它能将复杂的生物化学分析过程微型化和集成化,从而可降低样品液和检测液的消耗量,也可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它还提高分析速度和分析精度,在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医药检测、微电子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分析检测过程中,样品液要与检测液充分混合,其混合效率将直接影响到分析速度。然而,由于微流控系统的尺度小,比表面积大,当粘性力占主导地位时,雷诺数一般很小,有时甚至大大小于1,这时流动处于层流状态,流体间的混合主要依靠流体组分间的扩散。因此,混合速度缓慢,混合效率低下。
目前,微混合器主要有主动和被动两种。被动式微混合器主要依靠微通道几何形状来促使流体混合,是一种不需要利用外部力量进行混合的方法,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没有运动部件且易集成等,但缺点是混合效率低、流体变形大、流动阻力大和易堵塞等。
为了提高被动式微混合器的混合效率,通常是利用如旋流、次流、环流、分层等方式增加流体间的接触面积。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微通道内设置各种形式的扰流挡板,使流体产生混沌对流,但采用这种形式,会使流动损失增大。因此,选择一种能产生混沌对流,流动损失又不大的微通道形式,是很有意义。
中国专利CN103877905公开了以下技术内容:包括上下键合在一起的上盖板和混合板,上盖板的右部开有位于中心位置的出口管,上盖板的左部开有关于出口管前后对称的第一、第二种流体入口管,混合板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进口主通道、n个混合单元、出口主通道;n个混合单元是n个基本混合单元从左至右通过圆弧过渡连接得到,单个基本混合单元的水平轴截面的外轮廓是由四对数螺旋线和两个直线组合而成,第一、第二对数螺旋线的起始点之间通过直线一相连,第三、第四对数螺旋线的起始点之间通过直线二相连。
虽然上述技术以仅有几条对数螺旋线组成,能量损失少,但是其流体变形大,易堵塞,压力降大,没有分层效果。同时,由于没有混沌理论的支撑,加工对数螺旋线的难度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面包师对流循环设计,能达到流动损失小、混合效率高的分合式被动微混合器。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合式被动微混合器,包括上下键合在一起的上基片和下基片,下基片上设有进口、出口和槽道,所述槽道包括一个主槽道和多个独立的辅槽道,主槽道设于下基片的前端部并开有进口,上基片和下基片上均设有多个独立的辅槽道,且辅槽道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排设,下基片末端的辅槽道上开有出口,当上基片和下基片键合时,上、下基片中的槽道相连接形成通路。
流体以层流的形式导入设于下基片的进口从而进入主槽道,由于上、下基片均设有辅槽道且相互相连,流入的流体在上、下基片中进行多次分合,最终从下基片末端的出口导出,实现流体快速均匀混合。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辅槽道排设为F型。F型辅槽道的设置不仅是基于面包师对流循环的设计,而且上、下基片在键合后,辅槽道形成了周期性重复的结构。
所述一个设于上基片的辅槽道和与该辅槽道相连的一个设于下基片的辅槽道构成一个扩散混合单元,流体在一个扩散混合单元完成二次分合。
所述扩散混合单元有二次分合,均为上下分开,左右合并。流体合并一次发生在上基片内,另一次合并则发生在下基片内。这样能使需要混合的流体分层、拉伸、合并,从而增大流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剧流体间的扩散混合。流体分层数为K*2n,K为混合流体种数,n为分合次数。
所述主槽道上的进口至少有两个。主槽道的进口个数可根据混合流体的要求不同进行不同的设置。
所述扩散混合单元至少为三个,如果少于三个扩散混合单元,则流体混合效果较不理想。
面包师(Baker)对流循环是根据面包师变换(Baker Transforma -tion)设计的,与确定性混沌范例的伯努利变换(Bernoulli Trans- formations)同形的度量守恒(Measure-preserving)变换,是最好的混合变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00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