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制砂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与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90776.8 | 申请日: | 201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67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钟明云;李文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富皇建筑工业化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14/06 | 分类号: | C04B14/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地址: | 4007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制 生产 系统 及其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制砂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制砂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与用途。
背景技术
砂在混凝土中起着填充粗骨料的空隙,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重要作用。常用的砂有天然河砂,人工碎石机制砂,人工卵石机制砂等。传统的生产用河沙从各河道内挖掘,因大量的河道被过量的开采,影响河道的行洪的速度,破坏区域的生态环境,因挖砂造成的坑洞,还会造成各垃圾沉淀,严重破坏河内的水质等危害。所以国家明令规定除少量河道允许再开采河砂外,其余都不准开采。因此,造成该资源严重短缺,从而造成混凝土内的用砂成本不断升高且材料难求的现象。故各制砂企业或混凝土企业根据《预拌机制砂混凝土技术标准DBJ/T50-099-2010》标准要求,都将目光转向用碎石来制造同河砂相近粒形的颗粒来代替该河砂,即机制砂。根据《GB/T 14684-2011建设用砂》的标准,机制砂的定义为“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矿山尾矿或工业废渣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俗称人工砂”。
现有技术中机制砂的制备包括将石籽破碎后,通过振筛机内的各筛孔而分出各种颗粒级配骨料,得到大小碎石、粗细砂,然后将细砂送入制砂机,将细砂重新粉碎,粒径<0.15mm的粉料被选出,作为石灰石粉,粒径≥0.15mm的部分则为机制砂。该制造方法虽然减少了砂中粉料的产生,但其颗粒级配仍然不够合理,且随着粉料的减少,机制砂的细度模数逐渐增高,造成细度模数较高的机制砂不利于应用到混凝土中。该生产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机制砂细度(即各级级配)的波动较大,粉含量也不稳定,造成利用该机制砂制成的混凝土,其砂率和胶材含量调整较为频繁,使混凝土的质量波动较大,进而造成生产质量控制人员的工作量较大,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制砂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及粉尘含量不可控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机制砂生产系统,包括有料斗,还包括用于碾磨物料的球磨机,将所述料斗中物料传送至球磨机的连接带,用于筛选球磨机所得物料的高效选粉机,将球磨机的出料传送至高效选粉机的提升机,用于接收高效选粉机出料的机制砂库。
进一步的,所述高效选粉机的出气口连接有收尘器,所述收尘器的出气口连接有收尘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收尘器的出料口连接有收尘细粉库。
进一步的,所述球磨机、提升机的出气口与所述高效选粉机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球磨机为卧式球磨机。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机制砂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进料粉碎:将石料进行球磨粉碎;
(2)筛选出料:粉碎后的物料进行筛选,即得所述机制砂。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石料的粒径≤5mm,控制进入球磨机的石料粒径,可以加
快球磨机的出料速度。
进一步地,步骤(1)中,使用球磨机进行球磨粉碎,所述球磨机的进料量为100T/h。
进一步地,步骤(1)中,使用球磨机进行球磨粉碎,所述球磨机内设有80mm直径钢球和90mm直径钢球,80mm直径钢球的总重量与90mm钢球的总重量之比为2:3~11:9,所述球磨机内钢球总重为22.8T。
进一步地,步骤(2)中,使用高效选粉机对物料进行筛选,所述高效选粉机筛选出粒径≥0.15mm的物料作为机制砂,筛选出粒径<0.15mm的物料使用收尘器收集,作为石灰石粉;所述高效选粉机撒料盘的转速为250-400r/min;所述高效选粉机筛选粒径<0.15mm的物料的速度为6~10T/h。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上述机制砂生产系统在制备机制砂中的用途,现有的球磨机、高效选粉机组成的生产系统均用于水泥的生产,本发明生产系统用于机制砂的生产,实现对机制砂的颗粒级配以及粉尘含量进行有效控制,明显提高机制砂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富皇建筑工业化制品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富皇建筑工业化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07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息实时交互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