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自臭辣树的化合物及其抗虫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592092.1 申请日: 2015-09-17
公开(公告)号: CN105294695B 公开(公告)日: 2017-11-07
发明(设计)人: 刘志龙;刘昕超;刘奇志;石旺鹏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07D487/04 分类号: C07D487/04;A01N43/90;A01P5/00
代理公司: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9 代理人: 吴泳历
地址: 100193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分离 臭辣树 化合物 及其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植物病害防治技术,具体涉及分离自臭辣树的化合物及其抗虫用途。

背景技术

臭辣树(Tetradium glabrifolium),芸香科四数花属,为落叶乔木,多生于向阳的山坡地上,湿润树丛中,分布于江西、浙江及长江上、下游各地。臭辣树以果入药,主治麻疹后咳嗽。目前对于臭辣树果实的认识仅仅是具有药用活性,未曾有研究报道过臭辣树果实的抗虫活性。

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是一种高度专化型的杂食性植物病原线虫,雌雄异体,主要危害各种蔬菜的根部,表现为侧根和须根较正常增多,并在幼根的须根上形成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白色根瘤,有的呈念珠状,被害株地上部分生长矮小、缓慢、叶色异常,结果少,产量低,甚至造成植株提早死亡。目前,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常用杀线虫剂多为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的单剂或复配制剂,如噻唑磷、硫线磷、涕灭威、克百威等。化学防治在根结线虫的防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见效快、防效好,是果农、菜农深受青睐的方法。但目前使用的化学杀线剂存在毒性大、环境污染严重、易产生抗药性等诸多问题。因此,随着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线虫抗药性的增加,化学杀线虫剂的应用前景黯淡。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毒性小、不易使线虫产生抗药性的环保型药物,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保护人类健康。

发明内容

为满足上述领域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从臭辣树的乙醇浸膏中分离的新化合物,该化合物能够有效杀灭根结线虫。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如下:

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

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与无机酸或有机酸形成的盐。

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盐在防治线虫中的用途。

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盐在制备抗虫制品中的用途。

一种抗虫制品,其特征在于,其抗虫活性成份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盐。

所述抗虫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臭辣树为原料进行分离提纯并获得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盐。

所述分离提纯包括采用乙醇浸提、三氯甲烷萃取和硅胶柱层析。

臭辣树在防治线虫中的用途。

一种抗虫制品,其特征在于,其药效成分为臭辣树的乙醇浸膏。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化合物,其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新化合物是采用硅胶柱层析方法从臭辣树乙醇浸膏中分离而得。经鉴定,该化合物是一种生物碱,为无色针状结晶,碘化铋钾反应显阳性,分子式为C17H15N3O,分子量为277,其化学命名是7,8,13,14-tetrahydrobenzo[3,4][1,5]diazonino[6,7-b]indol-5(6H)-one。将所述化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杀线虫活性。与杀线虫化合物呋喃丹相比,新化合物的LD50是阳性对照呋喃丹的1.8倍,与阳性对照的杀线活性相当,有望成为新一代生物农药。

本发明分离获得的新化合物,可使用二甲苯、甲苯、C10芳烃、乙醇、乙腈等作为溶剂,加入吐温、甘油等作为助溶剂,制成抗虫制品,用于杀灭线虫,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由于本发明分离获得的新化合物是从臭辣树植物中提取而得,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会引起生物富集现象,并且对人畜安全,可以作为天然农药长期使用而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的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虫制品也可以包含化学上相容的其它的本领域已知的具有抗虫活性的化合物,从而增强抗虫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将本发明的新化合物与无机酸或有机酸形成生理上可接受的盐,使化合物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保存和制备抗虫制品,发挥抗虫活性。

实验证明,臭辣树的乙醇浸膏也具有杀线虫活性,可将其粗提物直接用于杀灭线虫,或与适合的溶剂及辅助试剂一起制成抗虫制品。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臭辣树的乙醇浸膏与本领域公知的具有杀虫活性的其它化合物同时使用,发挥综合的抗虫作用。

附图说明

图1.式(I)化合物的结构式

图2.式(I)化合物的1H-NMR谱图

图3.式(I)化合物的13C-NMR谱图

图4.式(I)化合物的HMBC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20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