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束圆形缆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92622.2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4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华信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袁静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缆制造领域,具体涉及微束圆形缆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是一个网络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势必要求光器件厂家及网络运营上提供大容量、迅捷的光通信服务。但现有的多芯束光缆中的室内光缆产品无法满足自承需求,室外光缆产品又显得十分繁琐且尺寸偏大、无法满足弯曲性能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束圆形缆,其芯数大,纤密度高,机械性能优良,可自承,便于施工引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微束圆形缆的制造方法,该方法简单,效率高,成本低。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微束圆形缆,包括8字形外护套、增强件、内护套、加强件和数根着色光纤,所述8字形外护套是由内设空心腔的O形外护套单元A和B相连而成,所述O形外护套单元A内设有增强件,由外至内所述O形外护套单元B内依次设有加强件、内护套和数根着色光纤。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着色光纤的数量为2-12根。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增强件为钢丝、钢绞线或芳纶,所述加强件为芳纶加强件,8字形外护套和内护套的材料均为低烟无卤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制造所述微束圆形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模具A在光纤束外侧包裹内护套,得到微束管单元;
(2)在微束管单元的一侧设置增强件,在所述微束管单元的外侧包裹加强件,通过模具B在加强件和增强件外侧包裹8字形外护套。
在本发明中,所述8字形外护套由内设空心腔的O形外护套单元A和B相连而成,增强件外侧包裹有O形外护套单元A,加强件外侧包裹有O形外护套单元B。
本发明微束圆形缆具体如下特点:①芯数大,纤密度高;②全干式结构,操作方便;③高强度芳纶加强件,机械性能优良;④钢丝、钢绞线或芳纶增强件,可自承,便于施工引入;⑤有较小的弯曲半径,外径较小,且质量较轻.⑥可选全介质结构,无电磁干扰。
本发明微束圆形缆的制造方法,不考虑光纤生产,仅需一条普通生产线即可完成所有生产,无需多条复杂生产线;不考虑光纤生产,仅需生产两次即可完成所有生产:第一次生产内护套、第二次生产外护套,无需多次生产。因此,本发明制造方法简单,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微束圆形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O形外护套单元A,2-增强件,3-加强件,4-着色光纤,5-内护套,6-O形外护套单元B。
图2采用模具A在光纤束外侧包裹内护套的生产示意图,其中7-模具A外模,8-模具A内模,9-光纤束,10-内护套材料。
图3采用模具B制造微束圆形缆的生产示意图,其中11-模具B外模,12-模具B内模,13-增强件,14-芳纶加强件,15-微束管单元,16-外护套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3对本发明微束圆形缆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进行描述。
微束圆形缆,包括8字形外护套、增强件2、内护套5、加强件3和数根着色光纤4,8字形外护套是由内设空心腔的O形外护套单元A1和O形外护套单元B6相连而成,O形外护套单元A1内设有增强件2,由外至内所述O形外护套单元B6内依次设有加强件3、内护套5和数根色光纤4。
着色光纤的数量为2-12根。
增强件优选为钢丝、钢绞线或芳纶,加强件优选为芳纶加强件。
8字形外护套和内护套的材料均为LSZH(低烟无卤材料)。内护套尺寸如表1所示。
着色光纤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8字形外护套的壁厚为0.6-0.8mm,O形外护套单元A外径为2.5±0.5mm,O形外护套单元B的外径为3.5±0.5mm。
此产品中,多根着色光纤各自负责传递光信号,可直接通过相应接头连接至光信号设备。内护套用于直接保护着色光纤,芳纶加强件及8字形外护套用于保护微束管。增强件用于自承。
制造上述微束圆形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华信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华信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26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